【摘 要】
:
在人工防雹增雨业务工作中,多年来一直没有统一的地面防雹增雨作业的资料采集方法。现有的作业记录主要为行政、业务管理所用,记录文字性描述较多,增加了野外工作的困难,同时影响了资料信息的数字化处理和统计分析;对提高防雹增雨作业技术和作业效果的评估工作来说,资料采集不全并过于粗糙;各地防雹增雨作业技术相互之间难以比较。本文提出一种简单、可靠的地面防雹增雨作业资料采集方法,用填表形式,其中1/3为选择画"√
【机 构】
:
陕两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西安,710015 洛川县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洛川,7274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工防雹增雨业务工作中,多年来一直没有统一的地面防雹增雨作业的资料采集方法。现有的作业记录主要为行政、业务管理所用,记录文字性描述较多,增加了野外工作的困难,同时影响了资料信息的数字化处理和统计分析;对提高防雹增雨作业技术和作业效果的评估工作来说,资料采集不全并过于粗糙;各地防雹增雨作业技术相互之间难以比较。本文提出一种简单、可靠的地面防雹增雨作业资料采集方法,用填表形式,其中1/3为选择画"√",用来建立防雹增雨作业资料厍,采集的所有资料支持对作业效果的评估,所有项目可进行数字化处理和统计分析,为防雹增雨工作持续科学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科学研究资料。
其他文献
综合分析了西安市负积温、供暖初日、供暖终日、供暖期天数以及西安集中供暖面积和供暖热消耗量的多年变化。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西安市亦存在冬季越来越暖,采暖期越来越短的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集中供暖总面积和总供暖热消耗量不断增加,而单位供暖面积的热消耗量的总趋势随年代有所减少,但逐年耗热量与冬季气温的相关性并不好,说明实际供暖并没有根据气候变化调整能源投入。因此提出,冬季供暖的初、终日期及供暖
利用汾河流域39个测站1956-2000年的连续各月降水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技术分析了年降水的空间结构特征与变化。结果表明,汾河流域年降水主要存在3种典型分布类型,即“全体一致型”、“南北反卡”型”、“上下游与中游反相型”。其中第一种分布型占主导作用,其相应的时间序列和年均降水序列形状基本相似、趋势皆呈减少。此外,还采用Z指数旱涝指标划分了汛期早涝状况和等级,结果显示,汛期异常旱涝
本文使用微山湖湿地周边代表站微山站1961-2005年气象资料,计算期绝对湿度,分析绝对湿度及相对湿度的变化特征,并与趴湿地较远的枣庄站对比,分析湿地对周边大气湿度显著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湿地周边绝对湿度夏季最大,冬季最小.相对湿度夏季最大,春季最小。近45年来年平均绝对湿度呈上升趋势,年平均相对湿度呈下降趋辨,但均不显著。其变化有明显的阶段性。四季中冬春季平均绝对湿度呈显著上升趋势,秋季平均相
气候变暖已成为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通过对莒县1951~2005年55年间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莒县70年代前和80年代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暖冬现象日趋明显,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干旱、洪涝、冻害、冰雹、连阴雨、大风、龙卷风、病虫害等农业气象灾害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干旱、大风、冰雹、病虫害等灾害增加、洪涝、霜冻、干热风、连阴雨、冻害等灾害减少。针对气候变化对农业气象灾害产生的种种影响,
我们对2007年江淮梅雨的环流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在梅汛期南亚高压脊线北移至28°N很好的预示了江淮梅雨的开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120°E脊线的具有明显的两次季节性北移,在梅汛期间7月14日台风“万宜”在我国近海北上并没有使副高明显北上,而是维持在20°N~27°N之间,使得今年梅雨期较常年明显偏长。在梅雨中期,来自孟加拉湾的西南水汽输送带和在副热带高压南侧菲律宾以西太平洋暖池区东南水汽输送带很好
运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英国气象局的海温和国家气候中心整编的160站月降水量资料,首先对江淮夏季降水及其前期冬季环流和海温场进行分析:然后,利用NCARCCM3模式进行海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前期环流在亚洲中高纬地区有明显的异常;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环流异常与北太平洋西北部的海温异常有关;模式试验结果证实西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偏高(低),为江淮夏季降水偏多(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即当前期西北
利用江苏省59个站点1941~2004年44年的月降水量资料,建立适用于江苏全省的动态旱涝监测指标帕尔默干旱指数。由于考虑时间因子的影响,帕尔默干旱指数能反映出动态干旱的累积演变过程。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发现夏季与年的指数趋势变化最为一致,且早涝具有连续性,一般持续时间都在两年以上。夏季帕尔默干旱指数主要以14~15年的周期振荡为主,根据其异常响应的敏感区划分了3个区域,即江淮区、苏南区以及淮北区
地表温度(LST)是区域和全球尺度地表物理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因子,也是研究地表和大气之间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参数。许多应用如干早、高温、林火、地质、水文、植被监测,全球环流和区域气候模型等都需要获得LST。本文综合分析了反演地表温度的各种方法,例如在利用热红外数据遥感地表温度中包括:利用红外辐射温度表探测地表温度的方法,星载传感器的红外通道反演LST的单窗、分裂窗等反演方法,组份温度的反演方法,
通过NOAA多光谱:卫星资料,利用引进的Rosenfeld卫星微物理反演软件和分析方法,反演了云顶粒了有效半径,采用多信息组合的RGB彩色显示方法,分析云顶微物理特征;根据亮温与有效粒予半径(T-r)的配置关系,研究了云中不同的物理过程带,以及冰雹形成和发展的物理过程。结果表明:冰雹云底部具有较小的粒子有效半径;低层为较深厚的凝结增长带,粒子有效半径增长缓慢,同时云顶存在明显的小冰粒了区域,表明云
利用引进的Roscnfeld卫星微物理反演软件和分析方法,反演了云顶粒子有效半径,采用多信息组合的RGB彩色显示方法,直观而清晰地呈现了陕北2006年7月2日暴雨过程的云物理特征,分析了暴雨云团的发展过程:根据亮温与有效粒子半径(T-Re)的配置关系,研究了暴雨云团的云物理过程。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的云由两层云组成,下层为系统性的层云,呈桃红色,以冰云为主,温度在O~20℃之间变化,粒子有效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