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直结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在我国占全身癌肿第三位,英、美等国更多见,占第二位,每年约有4万~5万人死于此病,早期直结肠癌根治手术后,5年生存率达90%以上,晚期则低于20%,但癌肿初起缺乏症状,待增大溃破出血后,黏液血便又易与内痔出血、菌痢等疾病相混淆,有报道误诊率竟达88.57%,误诊时间平均8月左右.故欲提高结直肠癌手术根治率和生存期,关键在于早期诊断.但对于直结肠癌的辅助诊断
【机 构】
:
深圳龙岗区坪山人民医院外科 深圳龙岗区坑梓人民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直结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在我国占全身癌肿第三位,英、美等国更多见,占第二位,每年约有4万~5万人死于此病,早期直结肠癌根治手术后,5年生存率达90%以上,晚期则低于20%,但癌肿初起缺乏症状,待增大溃破出血后,黏液血便又易与内痔出血、菌痢等疾病相混淆,有报道误诊率竟达88.57%,误诊时间平均8月左右.故欲提高结直肠癌手术根治率和生存期,关键在于早期诊断.但对于直结肠癌的辅助诊断和监测,常用的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72-4、CA242等,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均有限,更不能作为其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为此本课题拟选择GRP78ELISA法在直结肠灌洗液中对直结肠癌早期诊断的方法做一探讨,以期获得直结肠癌早期诊断的依据.具体探讨了结直肠癌灌洗液的GRP78蛋白质(抗原)筛查,是否与直结肠癌的早期诊断呈正相关。直结肠癌组织GRP78与恶性直结肠灌洗液是否呈正相关,是否有早期诊断价值。直结肠灌洗液GRP78的表达,了解良恶性直结肠灌洗液是否存在着差异。恶性结直肠灌洗液与肿瘤标志物CEA、脱落细胞学的符合度。建立血清中GRP78的检测方法,确立推广应用价值等问题。
其他文献
中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独特的地位和优势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和患者关注,但对其如何进行更加客观、科学、系统的评价依然是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目前严重限制中医肿瘤学科研究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关键性问题.现代医学对肿瘤疗效评价演变与中医药疗效特点日益具有一致性,如两者均注重生活质量、临床获益等软指标和肿瘤缓解率、TTP等硬指标以及其他综合指标的联合运用,在此基础上学者们提出了中医肿瘤疗效评价方案,虽然在大体
脑卒中是一种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及高致残率的疾病,但既往中、西医抗卒中药物的研究中因缺乏对缺血性卒中病理生理的完整认识,单纯寻求一种与疾病相关的线性途径或因果链进行干预,因而效果不理想.为此王永炎院士"毒损脑络"病机理论指导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王永炎院士曾率先用通腑化痰对158例中风急性期常见的痰热腑实患者取得不错疗效;据此理论创制的“通络化痰胶囊”在实验和临床上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因
幽门螺杆菌(HP)为胃炎、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基因分型是触及生命本质的分型方法,不同基因分型与疾病相关性不同、其耐药性也不同.本文从HP基因分型入手,通过研究不同基因分型与疾病的相关性、不同基因分型的耐药情况、不同基因分型与粘膜损害程度的关系以及中医药抗HP的干预环节,简要总结了近7年幽门螺杆菌基因分型的研究情况,为中医药抗HP治疗提供新方法,发现新药物.研究发现中医中药具有不同的抗HP作用,有些甚
随着社会的发展,IBS-D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因疗效机制不明确,通过本课题的开展,可以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在中药温肾健脾法的代表方剂的作用下,与能量代谢有关的蛋白在胃肠上皮细胞的表达,及其在作用下的表达来深入探讨温肾健脾方调控相关蛋白质表达的作用机制,并通过相应的转录因子后进一步确证实验结果,为中医辛开苦降法治疗FD提供理论依据.
重组融合蛋白常用的表达载体是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已知CHO细胞中存在内源性逆转录病毒.虽然该病毒对于人类不具感染性,但对于人用药的安全仍有一定风险.因此,CHO细胞来源的药用蛋白的生产必须具备灭活工艺.低pH孵放法一般用于包膜病毒的灭活.来源于CHO细胞的逆转录病毒属于具有包膜的γ型逆转录病毒。在灭活验证试验中,以异嗜性小鼠白血病病毒(Xenotropic Murine Leukemia
非变应性鼻病因其发病机理尚不清,现代医学中药物治疗尚未取得满意疗效,手术阻滞蝶腭神经节法在疗效上国内外学者均有阳性报道,但存在麻醉、手术风险,对患者有一定创伤,临床推广存在局限.李新吾教授运用其研制的针刺蝶腭神经节法已治愈大量鼻炎患者,将此法应用于非变应性鼻病治疗,发现可有效改善患者鼻呼吸功能,减轻流涕等临床症状.
失眠,中医称为“不寐”,又称“不得眠”、“目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理科(睡眠专题门诊),在汪卫东教授的带领下,经过20多年的不断探索,形成了TIP睡眠调控技术。它具有针对性强、治疗快速,疗效可靠,依从性好,治疗彻底,规范易学等优点,是一种产生于中国本土的中医心理治疗失眠的技术,它把中国的导引、气功疗法与西方的催眠疗法进行融合,使患者处于低阻抗的
目的:确立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变部位.方法:建立中医症状病机数据库和历代医案数据库,从中寻找中医肝病和脾病常见的证候、症状级症状病机.结果: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和中医脾胃功能异常出现的症状一致,和中医肝胆关系不密切.结论: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因病机、症状表现符合中医脾胃的特点,脾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首要病位,肝胆湿热证可能是西医理论影响下形成的证候.
以健脾通络解毒法对60例PLGC患者干预治疗6个月,并逐渐形成健脾通络解毒方,诸药共奏“健脾益气、活血通络、消癥解毒”之功,共起调理脾胃、修护胃膜之效。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免疫组化法、RT-PCR法等技术,检测治疗前后凋亡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蛋白(Bcl-2、Survivin等)指标;观察治疗前后组织病理及电镜超微结构;动态记录患者证候相关因素,分析证候相关因素与细胞凋亡及增殖指标间的相关性.揭示
目的:观察搔刮祛腐法治疗高位后蹄铁形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从2011年10月~2013年6月在南京市中医院肛肠科经入院诊断为高位后蹄铁形肛瘘并住院行高位后蹄铁形肛瘘切开挂线术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搔刮祛腐法(治疗组)与传统换药法(对照组)治疗,每组各20例,以8周为总疗程,分别记录术后第7,14,21,35天创面面积及纵径的大小及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临床总体疗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