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y)是鳞翅目细蛾科的一种钻蛀性害虫,对我国荔枝和龙眼的生产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目前,该虫主要依赖化学农药防治,但是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造成了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严重影响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所以急需研发新型防治方法。在采集荔枝蒂蛀虫进行科学研究时,发现其成虫栖息行为有一定的规律。为此,笔者对荔枝蒂蛀虫成虫的栖息习性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2018年6月和2019年5月分别在农业部广州荔枝种质资源圃和广东茂名电白荔枝园进行了调查。两地共调查有荔枝蒂蛀虫栖息的荔枝侧枝73段,侧枝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在0°~43°,其中小于30°的侧枝占88.89%。73段侧枝上共发现成虫221只,倾斜角度在30°~43°的侧枝上仅有16只(7.24%),30°以下的侧枝上有205只(92.76%),20°及以下的侧枝上有187只(84.61%),15°及以下的侧枝上有167只(75.57%)。单位长度侧枝上成虫的密度随倾斜角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平均为6.14只/m (0°)、5.42只/m(2°~10°)、4.92只/m (11°~15°)、3.08只/m (16°~20°)、2.31只/m (20°~43°)。调查的73段有虫侧枝的直径范围在1.5~1cm侧枝段的中间部位离地高度在60~235cm,均有不同数量的成虫栖息,无明显的规律性。调查中还发现,荔枝蒂蛀虫成虫在果园中喜好栖息在通风、避光、光滑、表面无水的侧枝背面,即使侧枝的倾斜角度较小,但背面生长有苔藓或有雨水时,鲜有成虫栖息。栖息的成虫受惊扰时,会在原栖息点附近短暂飞翔,然后重新栖息在原侧枝或附近侧枝背面。综上,荔枝蒂蛀虫成虫栖息时偏好有一定倾斜角度范围的光滑无水的侧枝背面,且成虫的密度随倾斜角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据此可以为研发新型防虫装置和防虫方法提供数据支撑,奠定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