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量不等式约束的粘滞现象分析及其微分协调法—状态变量不等式紧约束作用分析Ⅱ

来源 :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六届学术年会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u890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具有运行要求的条件潮流,分析了由于因状态变量受不等式条件限制而引起的变量未能按不平衡量的所需作相应修正而阻碍收敛的粘滞现象;在此基础上,利用系统状态变量对控制变量的无约束微分,根据运行条件的具体要求进行相应线性组合的微分协调方法,得到了优化目标函数的约束灵敏度,以解决状态变量受不等式约束的迭代中粘滞和极值条件方程计及控制变量相关性的粘合问题;作出了节点功率方程与支路功率方程的混合潮流模型;求解了具有潮流控制与电压管理条件的潮流问题和有功、无功最优潮流极值点的准确求解;算例的计算和分析中,表明了状态变量的不等式约束条件的微分协调法处理,仍可保持Newton法的收敛性,能准确达到所需运行条件,优化目标是可经受小偏差校验的极值点,同时,通过算例分析,指出了多目标潮流控制的一些应用特性.
其他文献
通过选用合适的载体树脂、碳黑品种、分散剂,采用密炼机和挤出机制备出高浓度的碳黑色母,碳黑质量分数达50%。采用该碳黑色母与高密度PE(HDPE)管材专用料进行简单共混后,在普通管材挤出设备上进行管材挤出,结果表明:该碳黑色母在HDPE管材中的分散性能优良,满足国家标准中有关聚乙烯管材对碳黑分散度的要求。
从光伏年装杌容量及光伏组件产能增长率来看,世界光伏行业进入持续高速增长时期,行业规模会不断扩大。国内光伏行业发展迅速,已形成产业链,在部分产业上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伴随着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致使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发展出现高峰,新技术层出不穷。本文通过比时光伏逆变器的主要几种应用拓扑,分别阐述了各个拓扑的优缺点,并提出对各拓扑的评价标准;同时简述了目前光伏逆变器的技术制约,并简要给出发展预测。
近年来,由于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不断提高,太阳能晶硅电池的成本不断降低,以及各国政府不断推出扶持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各项优惠政策,使得太阳能光伏发电市场不断壮大。太阳能光伏电池除了可用于并网发电外,还存在着许多方面的用途,并且是扩大晶硅电池使用范围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着重介绍了太阳能电池并网发电以外的一些可能的主要应用领域,希望扩大太阳能电池应用的视野,从多个角度拓宽太阳能电池应用,从而使太阳能
对光伏行业内主要的组件测试标准中预处理试验、基本检查试验、电击危害试验、火灾试验、机械应力试验、结构试验和性能测试的试验内容进行对比总结,包括IEC 61215:2005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UL1703:2004平板组件安全测试、1EC 61730-2:2004光伏组件安全鉴定。
光伏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光伏发电的发展指标明显落后于形势。国际上对我国节能减排的期望和压力,以及我国面临的能源与环境的严峻形势,都对绿色能源、特别是光伏发电寄予厚望。本文提出了制订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规模和布局及近期发展目标的建议:到2020年总装机容量24 GWp;到2050年累计装机700 GWp。文中还提出了近期实施“华光计划”的建议,实现2012年的
本文以江苏省光伏产业发展为例,说明政策是光伏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建议中央政府修订现有政策,继续加大扶持力度,支持光伏产业做大做强,促进光伏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随着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比例的快速增加,电网对于并网光伏电站的低电压穿越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光伏电站必须能够在外部电网故障、特别是电网电压骤降故障时不问断并网运行。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大中型光伏电站低电压穿越能力现场检测技术,并进行了仿真研究,验证了提出的光伏电站低电压穿越能力现场检测技术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随着我国并网光伏发电规模日益扩大,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将带来巨大冲击,因此在促进光伏发电规模化开发的同时,有必要对光伏电站接入电网进行性能和功能测试。本文在深入研究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测试内容和测试方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2010年1月成功研制的世界首套并网光伏电站移动检测平台。该平台于同年4月开展现场测试,包括:电能质量、防孤岛保护、电压/频率扰动、有功/无功控制等项目,各项测试项目完全达到设计目标。
在太阳电池的生产、制造及研究过程中,填充因子是影响转换效率的重要因子之一。本文对生产中填充因子低的电池片进行串联电阻及并联电阻跟踪,对表面受到磨损的硅片进行扫描电镜(SEM)测试,结果显示,硅片磨损或划伤既容易造成电池片pn结的短路,又容易形成电池片内部的桥路,大大降低太阳电池片的并联电阻。通过生产中的控制,加之小而均匀的绒面,可以实现太阳电池片生产平均填充因子在77.5%以上。
利用PECVD在硅片上沉积SiNχ:H薄膜,研究SiH4 NH。流量比对SiNχ:H薄膜的组分、折射率和钝化效果的影响。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椭偏仪的测试结果表明,硅烷氨气流量比(SAR)在0.09~0.38以内沉积的所有薄膜都呈现出富硅的组分,而且随着SAR的逐渐增加,Si的含量逐渐增加,折射率逐渐增大。微波光电导衰退(μ-PCD)的测试结果表明,Si含量适中(也即折射率适中)的薄膜,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