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传统的资本核算体系和GDP核算体系存在较大的缺陷,无法满足衡量和监测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需要。本文依据世界银行提出的人类社会财富评价体系,从自然资本、人造资本和人力资本三方面对江苏省的财富存量做出了较为全面的评估,一定程度上纠正了现行的GDP评价体系的缺陷,也为可持续发展的监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途径。
【机 构】
: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南京 210023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南京210023;江苏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资本核算体系和GDP核算体系存在较大的缺陷,无法满足衡量和监测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需要。本文依据世界银行提出的人类社会财富评价体系,从自然资本、人造资本和人力资本三方面对江苏省的财富存量做出了较为全面的评估,一定程度上纠正了现行的GDP评价体系的缺陷,也为可持续发展的监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途径。
其他文献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始于2005年,目前还处在初期阶段,而日本早在上个世纪中期就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目前已经步入超老龄社会阶段。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区域演变明显依赖于地区经济发展,而日本则相反,更多的依赖于社会保障条件的地区均等化程度。通过对比、分析中日两国人口老龄化的区域演变特征,本文发现:在不同阶段,人口老龄化区域演变的一般特征和主导因素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中:(1)在人口老龄化的初中期阶段,地区经济
地方性是指一个地方区别于其他地方的独特性。结构主义地理学者认为,地方性是在区域网络联系中不断层累形成的。这个理论强调结构性动力机制的决定作用。然而后结构主义学者认为,尽管存在强大的结构力量,但是个体的能动作用也会改变地方性。目前尚未有明确的研究成果说明,个体能动性与结构动力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此这就成为本文的探索主题。本文以孔子故里、儒学源地的曲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时代,不同主体对曲阜地方性形成的
中国城市正经历着剧烈的制度转型与空间重构,这对城市中低收入者的生存状况带来复杂的影响。单位制度的逐渐瓦解、住房商品化的深入推进、政府保障性住房政策的逐渐落实以及城市更新、旧城改造过程中的拆迁安置等,均对城市中低收入者的住房以及由此所引发的居住就业空间关系的变化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旨在探究隐藏于城市中低收入者住房机会不公平背后的职住分离的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本文以北京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北京城市9个
空间计量分析方法被地理学、经济学等广泛应用,但在文化地理学研究中的使用还不是很普遍。相关研究中,根据清代进士题名录的考证,可以完备地整理出全国各个省份进士数额的科际分布结构,选取进士数额作为指标,可以较好地代表区域间的文化水平发展程度。以清代的河南进士作为研究对象,在历史资料、空间计量方法相配合的情况下可以看出,传统认为的河南处于文化落后局面下的看法是不全面的,河南省内明显出现了两个较为明显的文化
大都市近郊美丽乡村的建设为城市居民假日消费提供了新的场所,成为一种新型都市消费空间。本文运用行动者网络理论,对南京市江宁区“世凹桃源”大世凹美丽乡村这一新型都市消费空间的建构过程与机制进行分析。指出美丽乡村建设的背后是一个以地方政府为关键行动者的异质行动者网络,主要实现了乡村物质生活空间的改变。随着政府鼓励政策退出,市场机制进入,行动者网络重新调整,消费者和外来经营者成为关键行动者,相应呈现从美丽
社会交往作为评价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而购物是老年人主要的外出活动之一,本文以经常去大型超市购物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观察、追踪研究、半结构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进行定性分析,并运用“社会性(sociability)”模型,通过设定“交往指数”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研究发现交往活动是老年人在大型超市的一种重要活动,老年人在大型超市中的交往活动受身体状况、孤独感、日常交往频率和超市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深邃,是民族精神的弘扬,是一种包含了更多随时代迁延而容易淹没的文化记忆,它更是支撑历史的脊梁.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是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对丰富和发展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主要采用了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并在文献综述法和实地考察法的辅助下,根据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况,选取了十六种具有代表性的
20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西方社会的转型以及人们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日益关注,围绕阶层而展开的市场空间研究悄然兴起。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流动所引发的城市边缘地带市场空间变迁为开展中国特色的研究以及输出本土知识提供了源泉。本文承袭“社会-空间”的双向分析路径,以市场中的流动人口为主要切入点,运用体验式观察与深度访谈的方法,对南京市雨花台区安德门农贸市场进行了研究。首先,探究流动人口大量渗入所导致的安
城市地名研究历来是地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城市地名作为城市物质空间的代码,其形成和演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本文研究南京市城市道路地名的类型、时空特征,并基于空间生产的视角来解读城市地名演化的动力机制,得出以下结论:历史遗迹、聚落和政区3类道路名所占比重最高,凸显了南京的历史地位和经济发展;南京内城区道路地名基本继承了城市历史文化特色;城市道路地名以鼓楼广场-新街口为中心,越靠近这一
宁夏限制开发区的生态区是我国少数民族回族的聚居区,长期以来,主要生活着回汉两个民族,这两个民族在传统思想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从而形成了各自的行为方式,并最终影响着其所在地域的发展。文章以宁夏隆德县沙塘镇(汉族村居)和杨河乡(回族村居)为研究地域,通过对比回族和汉族在家庭人口规模、受教育程度、从业结构及地区、收入状况、消费结构、生计方式、文化建设情况、当地环境建设和居住空间等方面的差异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