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治河技术选择--以绥远省大黑河水利工程计划(1930-1937)为例

来源 :2012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环境历史与人类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lytl1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后期开始,大黑河中下游流域水文环境发生改变,河道逐渐淤塞,水灾频繁.1926年开始,持续四年之久的绥远旱灾,成为绥远省政府治理大黑河的诱因.本文通过研究1930-1937年间,不同阶段的大黑河水利工程计划表明:大黑河治理技术的选择,受自然与社会环境双重影响,具有复杂性,一旦技术选择失误,大黑河水文环境就会进一步恶化,治河难度也随即提高,而难度的提升不得不让人们重新思考大黑河的治理问题,从而提出新的治河技术理念.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不同改造带宽对重庆云阳柏木林土壤温度及空气温湿度的影响,比较了不同宽度带状改造下柏木林土壤温度、空气温湿度。结果表明:不同宽度带状改造对土壤温度的影
会议
  本文所说的"人天观"是指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中西传统人天观是指中国和西方传统上各自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我们通过对中国传统人天观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的
  由于明末农民战争的荡涤,甘肃陇东地区的经济、人口、社会遭受重创,元气尽伤,社会生产力低下,恢复、重建之路面临极大的困难。经康雍乾三世百余年的艰难努力,人口激增,荒野尽辟
会议
  有清一代,屯垦农业在新疆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屯垦形式多样,包括兵屯、民屯、犯屯、旗屯、回屯、商屯等,这些屯垦形式都是在相关的国家政策下进行的。本文拟就以1757-1795年
  从汉至唐,"含沙射影"的含义,由含沙暗中攻击人的方式,转变为阴谋诬陷别人的行为。其词义的变化,反映了汉唐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的变迁。随着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的发展、农
  北宋一代,宋政府对西北吐蕃居地的开发与开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960-1039),以采伐森林资源为主,虽然宋廷反对开边,但采木务和堡寨的设置仍然使北宋的实际控制范围沿渭河
会议
台湾著名画家林中行、邵幼轩夫妻,被人们誉为台湾画坛的“常青树”和“不老松”。林中行先生对猫的习性、食宿以至神态等有过深入的观察,因此其猫画别具一格。他说,一位画家
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相关的文字记载,可谓是源远流长。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面塑艺术已成为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也是研究历史、民俗、雕塑、美学的重要
  河西地区主要水系之一石羊河及其支流,在历史上曾使用"谷水"、"马城河"、"五涧谷(水)"、"三岔河"等名称,沿用至今的"石羊河"一名迟至清代前中期方才出现。"石羊河"之名,首先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