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以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为研究样本,运用DEA-Malmquist方法对2000年以来中国35个主要城市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度和分解.结果 显示:研究期内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整体水平提升2.6%,技术效率的提升是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改善的主要动因,而技术变化水平起着负面作用.本文从基础设施、人力资本、产业结构、产业集聚、宏观经济水平、对外开放、政府干预和环境污染等方面探究可能影响城市全要素生产率
【机 构】
: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为研究样本,运用DEA-Malmquist方法对2000年以来中国35个主要城市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度和分解.结果 显示:研究期内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整体水平提升2.6%,技术效率的提升是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改善的主要动因,而技术变化水平起着负面作用.本文从基础设施、人力资本、产业结构、产业集聚、宏观经济水平、对外开放、政府干预和环境污染等方面探究可能影响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运用面板数据Tobit模型检验的结果表明:信息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制造业集聚、经济密度和对外开放可以显著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总体水平,政府干预具有较强的阻碍作用;对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的分别回归显示,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改善的因素对直辖市的作用程度普遍较高,对省会城市的影响程度较弱;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城市受信息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和制造业集聚的正面影响最大,对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用最大的分别是科技支出和经济密度.未来提升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水平需要创新驱动促进城市经济转型升级,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发展“双集聚”,提升城市外向型经济水平和质量,强化政府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服务职能.
其他文献
在特大城市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多个副中心,一般作为中心城区向外辐射的单元,承载特定的功能。而北京城市副中心面临北京中心城区功能疏解、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国家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等多方面契机,应当承载起更加综合的功能。北京城市副中心要在全面承接行政功能的同时,有选择地提升经济功能,培育文化创意、高端服务、国际交流等产业,同时做好历史传承、弘扬创新文化,发展文化功能,形成新的发展方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未来之城。
以专利授权量为测算指标,综合使用ESDA和GWR分析方法,针对时间、空间与影响因素研究了长三角城市群创新产出时空分异特征及成因。结果 表明:①市域创新产出绝对差异波动性增大,相对差异波动性减小;②市域创新产出集聚性趋于上升态势,而两级分化现象趋于减缓态势;③创新产出的核心区域逐步突显;④市域创新产出增长对长三角城市群创新活动差异的影响表现为收敛;⑤创新产出高增长型市域集聚在沪宁合杭甬发展带,并沿两
目前,河南的全要素生产率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需求结构等经济转型的各个方面均出现了重要的趋势性变化,对河南今后的经济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河南应当坚持创新驱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供给结构,促进供需结构相匹配;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注重开放合作,提升经济开放程度和包容性;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与资
本文研究基于空间统计标准差椭圆方法,可视化并以空间集聚度定量刻画2004~2014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及其子行业集聚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并以本文定义的空间集聚度偏离指数将其与制造业集聚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表明,高技术制造业集聚水平下降,与制造业集聚区域愈发重合,其标准差椭圆外围(环渤海地区、中西部地区)相对于标准差椭圆内部(东南沿海)对高技术制造业的拉动作用更强。各子行业的集聚水平及变动趋势各异
英国是全球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伴随全球化引发经济和技术领域的巨大变革,英国也面临提升城市竞争力与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双重压力,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其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竞争力、实现平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英国把“智慧城市”定义为“未来城市”,充分利用传感技术、大数据分析、诊断与预测分析、消费者需求分析、决策支持系统等核心技术,重点是加强基础设施、交通、医疗及养老、社区、市政工程、治安、文化
沿东陇海线经济带作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交汇地区,深化徐州、连云港两大核心城市的产业对接与合作,是江苏加快建设沿东陇海线经济带和“一带一路”交汇点的共同要求。在概述徐州、连云港两市经济及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利用经济联系度、区位商、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联系潜力等模型分析徐连产业对接的基础及潜力,进而运用产业梯度-成长度二维模型探讨徐连对接合作的产业选择。研究表明,徐州应推动建材、饮料、造纸印刷、化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是我国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的重大战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下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生态效应是长江黄金水道“黄金效应”的本底和前提,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价值是以生态效益为核心的生态、经济、社会的综合效益。综合河流系统功能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以及国内外流域开发的实践,本文认为,长江经济带建设中长江黄金水道的“黄金效益”包括生态保护效应、环境净化效应、空间管制效应以及
利用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资源环境约束下的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3-2013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以年均13.55%的速度增长,城市经济处于良性扩展阶段.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与规模效率提升,但是这种贡献在2011年以后正逐步降低,平均绿色纯技术效率是下降的,则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资源配置效率处于逐步恶化态
本文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工具研究了2007-2013年间中国藏区17个地(市、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特征,结果显示:一方面,存在着全域范围的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并且这种相关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减弱;另一方面,局部相关也显示出藏区局域性的空间集聚特征越来越明显,但相关性随着区域间间隔的增加在逐渐弱化。空间溢出效应是中国藏区反贫困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我们通过空间计量分析进一步考察了中
产业关联关系是区域间关联关系的基础,从关联产业集群的视角分析城市和城市群的联系十分必要。本研究利用定性化投入产出分析(QIOA)确立产业关联关系,结合基尼系数和产业集聚指数对中国城市重点集聚产业进行识别,对城市及城市群区域的关联产业集群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多数城市具备专业化产业集聚,少数城市表现为多样化关联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的空间分布不均衡且呈现极化发展:位于东部地区的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