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烟气中汞的均相化学反应动力学模拟

来源 :江苏省工程热物理学会第四届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_pr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建立了燃煤烟气中汞氧化的均相反应动力学模型,使用化学动力学软件Chemkin4.1,通过理论计算考察了各种影响汞均相氧化的因素,数值模拟了不同烟气温度和不同的烟气组分如Cl2、HCl对汞形态转化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1100k左右为燃煤烟气汞氧化速率最快的温度区间;Cl2有助于汞的转化,Cl2的体积分数越大,Hg转化为Hg2+的转化率越高;在烟气中有、无HCl的条件下,汞的转化规律大致一样.
其他文献
根据能量平衡,建立了预测CPC聚光光伏光热系统性能的动态模型,分析了它的光电转换及集热性能。同时就系统的结构尺寸、工作流体的质量流量对光伏模块的温度、工作流体的平均温度、日发电效率以及日集热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颗粒在滚筒干燥器中的停留时间与颗粒的热质传递过程密切相关,且颗粒在滚筒内的滞留量是关系其停留时间的一个参数。而早期对颗粒在滚筒干燥器的平均停留时间和滞留量的研究由于实验用物料的不同导致研究结果有所差异。本文以烟丝物料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了滚筒转速、倾角、入口风速和加料速率以及物料含水率等参数对烟丝颗粒在滚筒中滞留量和停留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烟丝颗粒在滚筒内的停留时间与其滞留量成正比;其滚筒内的停
在全球紧张的能源资源现状与地球气候环境的变化趋势下,传统的燃煤发电方式由于其效率低、污染大等劣势将面临巨大的挑战与技术创新。因此,效率高、污染小的清洁煤发电技术将成为发展的趋势。本文介绍了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增压富氧燃烧整体化发电技术、超超临界蒸汽参数煤粉锅炉、超临界蒸汽参数循环流化床锅炉等若干清洁煤发电技术,谨供参考。
在国家大力提倡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的新形势下,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考虑在综合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的基础上,提出了CPC热管集热器复合地源热泵辐射供暖系统,并介绍了系统的基本原理,重点对其运行方式及控制策略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指出了今后的一些研究方向,最后展望了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本文对烧结多孔芯铜-水热管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着重分析了该型热管在水平工况时最大传热能力、不同冷源温度下的热管温度分布以及非稳态启动/关闭特性。研究表明,该型热管的最大传热能力受其工作温度影响较大,在工作温度较高时具有良好的传热能力,但在低温工况下,传热能力受到削弱;热管启动/关闭所经历的时间随热负荷的增加而略微延长,热管的工作温度随热负荷的增加而有所升高。
将电场、磁场、声场(超声振动和机械振动)和重力场(微重力场合超重力场)等外场技术引入木质人造板材的甲醛脱除工艺中,可为探寻新的切实可行的降醛方法提供参考。本文应用分形理论对木质人造多孔建材的微观形貌进行表征,数值拟合了中密度纤维板的表面分形维数,有利于更加准确地描述建材表面与污染物的微界面相互作用,从而深入理解甲醛扩散迁移过程中的动力学行为。对游离态甲醛和吸附态甲醛在木质人造板材内的迁移速度进行了
为了掌握火灾时火灾强度和环境温度的不同对自然通风城市隧道温度场的影响,运用FDS火灾模拟软件对不同火灾强度和环境温度下自然通风隧道火灾进行模拟,得到各种火灾工况下的模拟结果,并对各种工况下的温度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环境温度相同时,火灾强度越大,火灾烟气温度越高;火灾强度相同时,环境温度越高,火灾烟气温度越高;烟气沿隧道纵向扩散过程中,距离火源越近,烟气温降梯度越大,火灾强度越大,烟气温降梯度
本文以去离子水为流动工质,对液冷微散热样机系统进行了流动和传热特性实验研究,并通过三种内部结构微散热器的对比研究对该样机系统进行了综合评价。经过测量分析,Re<1500时,加热功率的变化对微散热器的出入口压降影响很小;通道截面面积相近的微通道,在相同Re下,高宽比越大,微通道进出口的压差越大.传热系数随着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在小流量时变化较大,而在大流量是变化较为平缓,且逐渐趋于一稳定值;加热功
在程序升温的热解反应系统上,研究了大同煤和宝日希勒煤在N2气氛下煤热解过程中汞析出及形态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温度是煤热解过程中汞释放的主要因素.煤中汞释放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升高,当热解温度为600℃时,煤中汞(已)基本逸出,汞释放率在92%以上。元素汞(Hg(0))是气态汞释放的主要形态,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大同煤中元素汞的百分比含量先增加后减小,而宝日希勒煤中元素汞的百分比含量逐渐降低.
循环流化床是燃烧中脱硫的最佳燃煤方式,也是该炉型在世界范围内受到重视,得到很快发展的最根本原因。文章简要阐述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脱硫机理,并对加钙脱硫对锅炉实际运行及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及影响脱硫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一些国内外改进炉内加钙脱硫的方法。炉内加钙脱硫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