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当今,在我国儿童近视眼防控的实践中,有三大误区需要纠正,有三大重点需要重视.三大误区为:1.不用睫状肌麻痹验光决定儿童是否存在近视眼,而仅用小瞳的电脑验光仪检查结果作为配镜的处方,这种情况目前在基层与广大农村还十分普遍.2.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后,发现存在有生理性远视屈光度时,不给儿童今后的屈光发育保留与储备应有的空间,就如数进行处方..
【出 处】
:
2016视觉健康创新发展国际论坛暨2016全国眼视光学术大会、2016视光产业发展论坛、第2届中国近视眼会议、2016眼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在我国儿童近视眼防控的实践中,有三大误区需要纠正,有三大重点需要重视.三大误区为:1.不用睫状肌麻痹验光决定儿童是否存在近视眼,而仅用小瞳的电脑验光仪检查结果作为配镜的处方,这种情况目前在基层与广大农村还十分普遍.2.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后,发现存在有生理性远视屈光度时,不给儿童今后的屈光发育保留与储备应有的空间,就如数进行处方..
其他文献
发言中会对近视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中比较常见的概念误区进行讨论及在询证基础上做进一步更正或阐明。
目的:先天性白内障青少年常合并有低视力,探讨其对色温需求,有助于进行长时间阅读。方法:对低视力门诊中32例低视力7-14岁先天性白内障低视力青少年在室内300Lux照明,先在色温5000K/575nm下,距离40厘米进行中文阅读本进行阅读测试(即测得可以阅读最小字号,及四号字体句子的阅读速度)。而后又在LuxlQ色温测试仪器上分别测得个人最舒适的色温下进行同样阅读测试,对这些患者的前后阅读字号大小
青少年近视眼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眼球发育异常,其防控策略应该强调建立综合防控体系;可以从遗传因素的影响、远视储备的多少、双眼视功能是否异常、用眼负荷的强度等多个维度进行近视眼的预测;针对预测出的青少年近视眼高危人群,选择个体及群体的行为干预、应用改善调节滞后和控制周边视网膜离焦的技术、药物等多种手段进行个性化处理,从而达到控制青少年近视眼的发病及减少高度近视眼发生的防控目的。
近视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在过去的30年时间里,不管在亚洲还是在西方国家,近视患病率正在逐年增加。很多研究在尝试将各种措施用于控制近视的进展,但遗憾的是,大部分的研究只局限于某两种干预措施之间的比较,且对于同一种干预措施的效果,不同研究的结论还存在着不一致性。
许多针对角膜塑形镜控制儿童近视的有效性的研究已经发表,其中也包括荟萃分析结果.但是,这些荟萃分析的局限性在于不能获得相关原始数据以及纳入了采用不同实验方法的研究.ROMIO为随机化的临床研究,而TOSEE不是,除此之外,两个研究的其他方法都是一样的.把两个研究的数据联合起来在提供额外的信息方面具有很大潜力.
目标:评估佩戴者的瞳孔大小对离焦整合软接触镜(DISC)减缓近视进程的影响方法:128个8-13岁的儿童参与近视控制的一个为期两年的随机临床试验。这些儿童被随机分配,一组配戴DISC镜(n=65),另一组配戴单视接触(SV)镜(n=63)。两年中每六个月在睫状肌麻痹条件下测一次屈光。采用EAS-1000 (Nidek)拍摄这些配戴接触镜的孩子的瞳孔图像。采用EAS-1000软件在明视觉和中间视觉条
在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眼轴长度增长是预测近视进展的常用指标。但眼轴长度不仅受到角膜上皮厚度改变的影响,也受到脉络膜厚度改变的影响。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的3周,脉络膜即有增厚的趋势,而后者在动物研究中是延缓近视的重要信号。角膜塑形镜-脉络膜增厚-近视控制的假说是否成立,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关于近视眼环境致病因素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一个多世纪之前,而在众多的环境因素中,又以视近活动的研究最多,可是,视近活动与近视眼的具体关系至今仍模棱两可。究其原因,这是因为传统的研究方法(主要依赖调查问卷)无法对视近活动进行全面、准确的量化,因此,同类研究经常得到不同、甚至相反的结论。
我国是近视发病大国,青少年患者最多,直接影响我国青少年和下一代的素质。目前我国青少年近视的防治主要靠非手术性的对症治疗为主,包括定期验光配镜,RGP镜,角膜塑型镜以阿托品类药物等,每年费用达数百亿,但青少年近视发病率仍然有升不降,值得深思。自然光在光谱组成方面合理配置了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等比例并让世界正常运转至今。但是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某种程度上却改变了大自然的造物。我们每天看电脑手机的时间
ZOC-BHVI高度近视队列是一项以寻找从高度近视到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危险因素的为期10年的纵向研究.在2011年,研究入组890名高度近视患者(球镜<-6.00D),计划完成隔年一次的随访数据采集.第一次随访数据采集已于2014-2015年完成.检查内容包括视力、睫状肌麻痹验光、眼球生物学参数、眼底照相和OCT检查等,在系统抽样病人中完成荧光造影、脉络膜造影和MRI眼球形态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