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纳米银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子、涂料、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医疗器械和药物载体等,但是纳米银的生物安全性尚未得到足够的评价。通过比较研究纳米银和离子态银对胚胎期medaka氧化应激和氧化损伤效应,从而评价纳米银的毒性作用机理和毒作用途径。方法水相氧化还原法制备纳米银颗粒,经多级洗涤、离心、纯化、干燥得纳米银粉末。以胚胎期medaka为动物模型,持续暴露9天,分别于暴露第1、3、5、7和第9天采集样本,分别测定卵内LDH、MDA、SOD、ROS、CAT、GPx和还原性GSH的含量变化,OriginPro 7.5拟合剂量-暴露曲线和时间-暴露曲线。结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扫描、TEM及XRD数据表明自制的纳米银为球形颗粒,λmax=400 nm,单质银粉末纯度大于99%;粒径在30-35 nm,水溶液分散均一。纳米银暴露增加卵内LDH含量、SOD活性、MDA含量,而卵内还原性GSH和ROS呈下降趋势,并呈现剂量-效应关系,但是卵内CAT及GPx活性无明显变化。时间-效应拟合曲线则显示暴露第五天达到毒性效应最高峰,此后反应趋于稳定。离子态银暴露组则表明各时期均呈现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而时间-效应关系则不明显,毒性作用剂量大约为纳米银毒性的100倍。结论无论是纳米银还是离子态银均能造成胚胎期medaka氧化应激状态,药物暴露造成的细胞缺氧引起LDH代偿性增高,并诱发SOD活性增加,并最终造成脂质过氧化。但是纳米银和离子态银表现出不同的剂量-反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反应关系,从而说明两种形态银的作用途径和模式并不完全一样,因而纳米银的毒性作用并不能简单归因于银离子的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