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浮针安全、速效、绿色,实属难得.但是最近,在临床中发现有很多初学者提出浮针治疗后患者有不适反应,这样对于他们对于浮针医学的学习、运用和宣传带来了误解和瓶颈.经综合分析,认为主要有治疗因素和患者本身因素所致,现讨论于后,请同道分享和借鉴.
【出 处】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浮针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国际浮针医学大会、第五届浮针医学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浮针安全、速效、绿色,实属难得.但是最近,在临床中发现有很多初学者提出浮针治疗后患者有不适反应,这样对于他们对于浮针医学的学习、运用和宣传带来了误解和瓶颈.经综合分析,认为主要有治疗因素和患者本身因素所致,现讨论于后,请同道分享和借鉴.
其他文献
作者拜读了在《中国针灸》杂志上刊登的《浅谈浮针对疼痛医学发展的启示》、《浮针再灌注治疗肩周炎32例》等浮针论文后,对浮针的认识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并且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了对浮针整体思维和守正融新的观念.现就工作中有关个人观点的总结和分析做以探讨,希望能给同道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帮助.
建起诊所,没有病人,只能到居委会给老头老太讲课宣传,每次宣讲,给居委会一定感谢费,再给听课和免费治疗的老先生老太太每人一包小肥皂粉,因为免费,并发肥皂粉,大家还很给面子,纷纷治疗。不料,请他们到诊所来正规诊治,1%的人都不来。幸好有众多的朋友信任和支持,有几个热心人帮忙宣传,尤其是家乡人,丹阳的病人让作者渐渐地走出心灵的煎熬,一步步走到今天,有信心在汉中门建立更正规更直面市场的浮针医疗机构。
浮针原本是一种治疗手段,称为"浮针疗法",因此关于三本专著《浮针疗法》、《浮针疗法速治软组织伤痛》、《浮针疗法治疗疼痛手册》中,都采用此名.但现在建议大家多使用"浮针医学"这个术语,人们常常误解,把浮针疗法和浮针医学的概念混淆,以为两者是一回事,或者是为吹牛.
2015年12月12日,对于浮针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是"患肌"诞生的日子.现在回想起来,患肌概念的确立确实对现在浮针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浮针发展的助推器.患肌明确了病理学载体,明确了肌肉在其中的作用,使得医生们从找“点(point)”转向找功能性病理改变的“肌肉”或者“肌肉”中的不正常部分。
今天中午吃饭时,符老师说上午在想一件事情,想把浮针的特点用几句朗朗上口的几句话概括一下,在老师的带领下,就七嘴八舌的讨论开了,最后就出台了:浮针六大怪.像东北,云南,陕西等省份都有几大怪一样,"浮针六大怪"承载了浮针人浓浓的深情和厚厚的爱.概括为不找痛点找患肌,操作只在患肌外;扫散还要患肌动,病深针浅患者爱;打针不痛无伤害,立竿见影疗效快.
众所周知,浮针因治疗部位表浅,似浮于皮肉之间;再加上发明人姓"符",与"浮"谐音,故得名"浮针".因为表浅,很多人都以为浮针只能治疗轻浅的病症.深在的病痛必须用深在的方法.不知道这个说法源自何处,但确实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这是一个对浮针来说很冤枉的一个错误思考方式,一个误区.的确,浮针和传统针灸(以及其他针刺方法)相比,很大的区别就是治疗部位表浅,仅仅作用在皮下浅筋膜层。但并不代表浮针只能治疗表
可能受到一些粘连剥离观点的影响,很多人看了浮针治疗时的扫散动作,认为扫散就是剥离肌筋膜.以为浮针也是分离粘连,其实一点都不是,与剥离完全不搭界.理由是:浮针的进针点一般远离病痛位置.在健康部位进针,针体所碰到的组织都是正常组织.既然都是正常组织,不存在剥离的任何理由;一般的软组织伤痛,病都是在肌层或者与肌肉相关的软组织,也就是在皮下组织的下层,与皮下层完全不在一个层次.假如要剥离,也应该在肌层,没
浮针疗法是符仲华1996年在第一军医大学工作期间发明的.不过,人们对浮针了解的还不是很多,常常会问:浮针就是针灸吗?浮针疗法的确来源于传统针灸,发明人符仲华老师也是地道的针灸科班出身,本科、研究生、教学都是在针灸专业上.浮针的出生和传统针灸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随着浮针在成长路上的跌打滚爬,引入新理论,完善新思维,浮针越来越展现出自己的特色.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常常会有病人问:浮针是不是有麻药?为什么打上去就不痛了?还有些不很了解医学的人,在讲浮针也说:1分钟镇痛.这可能是收到针刺镇痛或者针刺麻醉这些说法的影响.其实,说浮针镇痛或者止痛的专家,是对浮针的误解.浮针治疗是通过纠正肌筋膜等组织的病理状态,以消除疼痛,是从根本上治痛的。
腰椎间盘突出症很常见,其病因通常被这么表述: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