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采用顺序脉冲和程序升温实验技术,对CH在700°C、Ni/AlO催化剂上分解生成的碳物种与O、CO的反应性能随时间的变化,以及CH分解生成的碳物种的程序升瘟氧化反应进行了研究,以揭示CH催化部分氧化过程中积碳形成的原因,从而有的放矢地解决积碳问题.
【机 构】
:
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化工学院重质油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东营) 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顺序脉冲和程序升温实验技术,对CH<,4>在700°C、Ni/Al<,2>O<,3>催化剂上分解生成的碳物种与O<,2>、CO<,2>的反应性能随时间的变化,以及CH<,4>分解生成的碳物种的程序升瘟氧化反应进行了研究,以揭示CH<,4>催化部分氧化过程中积碳形成的原因,从而有的放矢地解决积碳问题.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工业装置上运转2年的加氢裂化催化剂,采用器内再生法对工业Mo-Ni/USY-AlO失活催化剂的再生方法进行了研究.
本文初步考察了产脂微生物深黄被孢霉(Mortierella isabellina)转化高碳醇的情况,并比较了丁醇、十六醇经催化转化后所形成脂肪酸的组成.
本文以某些氧化物和盐可在一些载体表面自发单层分散形成高分散担载型催化剂为根据,首先将氧化铜单层分散于高比表面的中孔分子筛MCM-41上,然后将三氯化铝作用于单层分散后的Cucl/MCM-41上制备出复合催化剂,系统地考察了CuClMCM-41的单层分散量和分散温度的影响,并对AlCl与CuCl的比例和MCM-41上CuCl的分散量对复合催化剂的酸性和异丁烷-丁烯烷基化反应催化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三聚氰胺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有机化工原料,其生产方法主要为尿素法,在尿素法生产中需消耗大量的催化剂.本文对新一代三聚氰胺催化剂凝胶制备方法,制备条件的确定、物理性质、反应性能、表面酸性的影响因素及结构表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可认为:分子筛的掺杂可明显提高催化剂表面的酸中心数,从而导致其催化活性明显提高,再次证明酸中心即为尿素法合成三聚氰胺催化剂的活性中心.
本文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MoO、VO/SiO负载型催化剂,使用BET,XRD,TEM,IR,TPR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VO和MoO与SiO载体分别形成了V-O-Si和Mo-O-Si键,当VO和MoO在催化剂中含量达到12(Wt)℅时,仍无VO和MoO晶相生成,而是形成纳米级粒径大小的VO和MoO微晶,并均匀地镶嵌在无定型骨架SiO表面.
本文在轻油蒸汽转化催化剂载体中加入TiO,考察了其对催化剂活性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实验说明,TiO含量较低的催化剂,其活性稳定性较高,因而有必要再进一步降低TiO的含量;催化剂中加入TiO后,孔结构发生了变化,大孔数目增多,比表面积下降,比孔容略有增加.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清洁燃料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生产清洁燃料的发展方向:增加催化剂的异构化性能,降低汽油的芳烃含量;提高加氢精制和加氢裂化催化剂的技术水平,生产低硫、低芳烃柴油;由合成气通过F-T合成生产优质柴油;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以及燃料电池汽车的催化技术.
本文利用二氧化碳进行轻油+CO蒸汽转化制取高含量-氧化碳气体.通过工艺参数调整优化可以使转化气中H/CO比值达到1.0左右;降低水碳比,提高出口温度,降低压力,对生产高含量一氧化碳气体有力;Z409/Z405G催化剂适应于在低水碳比、较高出口温度等条件下的轻油+CO蒸汽转化制取高含量一氧化碳气体.
本文把催化技术用于氢能的开发——将热化学分解水(thermochemical water-splitting)制氢催化剂和光催化剂联合作用于含碳燃料和水,从而把碳的气化(carbon gasification)、费一托合而成(Fischer-Tropsch Synthesis)和水汽变换反应(water-gas shift reaction)一起引入燃料系统,使水的催化产氢过程在敞开的不可逆条件下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负载在γ-AlO上,含有Ce-Zr、Pr-Zr及Ce-Pr-Zr固溶体的样品.进行了三效催化活性的评价,测定了CO、CH和NO共转化的起燃温度和转化率-S值曲线,选取S=0.78、1.00和1.07三点的CO、CH和NO转化率.结果表明,除了PM-PZ的活性较差外,PM-CZ和PM-CPZ均具有较好的三效催化活性,在当量数为等当点S=1.00处,CO、CH和NO转化率均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