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住房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广州的实证研究

来源 :广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y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工是城市建设的中坚力量,其住房问题已成为现阶段城镇住房保障领域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广州市为例,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了农民工的个人属性、经济特征与住房特征这3个特征维度对农民工住房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收入水平、住房面积和人均住房面积对住房满意度有显著影响,但个人特征如年龄、婚姻、文化程度等因素对住房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
其他文献
采集2015年全国GDP排名前四的省份以及北京、上海共六地投入产出数据,DEA模型计算并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建筑业综合技术效率整体水平较高,北京次之,其余四地水平较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方面浙江发展均衡,各地纯技术效率均呈上升趋势,江苏、山东、广东规模效率处于劣势.分析发现,以上差异与经济发展水平关联性不大,建议各地区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以提升建筑业综合效率.
辽宁省是我国东北三省的重要省份,其生态环境状况与建设项目投资活动存在密切关系,在进行建设项目决策中融入生态经济效益因素、关注经济环境协调度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通过建立经济环境协调度的指标体系、模型,综合辽宁省近10年建设项目的投资状况、经济及环境的指标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0年来辽宁省经济与环境基本呈现协调发展态势,偶有轻度失调状况值得注意.建设项目投资总规模和投资结构对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度具
建筑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近年来获得了蓬勃的发展,但各省市发展水平不尽相同.本文采用DEA方法,对2014年我国31省市建筑业的生产技术效率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市建筑业的生产技术效率差异较大,且整体水平不高,大多数省份的生产技术效率值在平均水平以下.研究为各省市的建筑业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尽管我国建筑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国现阶段建筑业产业化程度仍然较低,技术基础相对薄弱,且各省建筑业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十分不均衡.这种依靠增加各种资源的投入来实现产出提高的发展模式,已成为资源配置合理性的严重障碍,从长远角度分析,对我国建筑业的持续发展使不利的.本文采用超效率DEA方法衡量中国建筑业MPIs指数(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ices),分析中国31个省
本文以《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为基础建立了公共投资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基于递阶层次的序关系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引入系统动力学理论分析三级指标间的相互影响关系,选取27个公共投资项目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关键性指标"虽不能直接决定公共投资项目的好坏,但是这些指标对于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影响较大,并对项目的管理者提出了一些建议.
针对建筑企业施工过程安全风险问题,由于施工环境多变、工人和设备易受各方面影响出现较大的工作失误,导致施工安全风险预警决策系统呈现出复杂性和非线性特征.而传统的安全风险评估预测方法大部分以定性分析为主,不能直接用于指导施工安全风险的预警决策分析,在对比分析系统动力学在预警决策应用优势的基础上,以BIM信息模型提供原始真实的现场数据,在模型假设和变量边界确定的基础上,建立以流图为基础的施工安全风险预警
统计分析现有城乡区域用地结构有利于城市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以广州市白云区近五年的用地统计为研究对象,运用灰色关联度的评价方法,将城市建设用地的各项指标,与总用地规模进行关联度分析.结论表明,重点控制居住用地规模,合理调整交通设施用地与绿地规模,可使区内土地资源总体平衡,避免土地资源闲置,并对控制重点地区用地节奏和用地强度提出建议.
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1/3,建筑节能的工作刻不容缓,如今建筑节能工作已经实施30多年,建筑节能的政策也推出了不少,然而建筑节能的工作进展缓慢.本文对建筑节能政策推广宣传的研究,力求找出其中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优化政策宣传环境,科学制定宣传制度和机制,配置高效率的政策宣传网络模式这几方面给出相关建议.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来穗务工人员主力军,他们脱嵌于农村社会,更倾向融入城市,住房是影响他们能否留在城市实现市民化的关键因素.本文以穗人员住房保障需求电话访问数据为基础,通过卡方分析和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研究发现现住房因素中只有"已居住广州年长"和"未来3年解决住房方式"会对他们定居广州意愿产生影响.同时将新生代和老一代农民工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现住房因素不会影响老一代的定居意愿
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总结了目前的建筑节能设计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研究了传统建筑设计环境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文章介绍了BIM技术的特点及研究现状,基于BIM技术的这些特点对其应用于建筑节能方面的可行性和实用性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