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大气成分柱浓度及垂直廓线分布测量技术的研究

来源 :第一届中国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garet9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室气体、污染气体排放是当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国际谈判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目前国际上缺少对大气层的高垂直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连续的大气温室气体定量观测数据,以及用于研究大气成分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和特征事件过程。
其他文献
Rainfall over northern Australia (NA) in austral summer is the largest water source of Australia.Previous studies have suggested a strong zonal-dipole trend pattern in austral summer rainfall since 19
本研究在对前人工作进行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更为简便且定量化的持续性暴雨事件(PHREs)的定义,并分别对1981~2011共31年间我国南方江淮区域和华南区域暖季的PHREs进行筛选、分类和统计分析.然后分别对江淮区域A型(主雨带在长江以南)和B型(主雨带在长江以北)PHREs发生时大尺度环流的基本特征、关键系统的演变过程及其形成机制开展多尺度特征合成分析和典型个例分析,提出了A和B型持续性暴
会议
Wind-blown dust derived from the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is an important atmospheric component affecting the Earths radiation budget.Dust storms are prevailing in central Asia.Deposition of atmosph
东亚季风的季节预测是短期气候预测的热点和难点科学问题。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和物理过程的复杂性很可能是造成东亚季风难以预测的主要原因。下面将从夏季风和冬季风两个方面分别对我们关于其季节预测研究的若干新进展进行回顾。研究结果显示,除了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以外,春季北大西洋涛动(NAO)是影响东亚夏季风年际变率的另一重要因子,而与春季NAO相耦合的的北大西洋三极子海温异常模态是联系春季NAO和东亚
苔藓处于森林植被层与土壤层之间,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地水汽交换的重要界面,其水文效应是森林生态水文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祁连山高寒灌丛主要分布在3 000-3 900m的高海拔生态脆弱区,是高寒山区冻土区地带性顶极群落,过去15年来祁连山高寒灌丛面积与斑块连接度均呈现了增加趋势,对改善生态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由于InSAR观测数据点密集,全部用于地震滑动分布反演计算耗时巨大,所以进行反演之前通常需要进行InSAR数据采样。现有采样方法主要可分为均匀采样,基于形变梯度采样和基于分辨率采样三种。但是对于各种采样方法,目前还缺少定量的评估标准。本研究从采样的目的出发,认为采样的核心需求是为了减少计算量,如果不考虑计算量,越多的观测推导的结果将越准确,所以最好的采样方法应该可以保存未采样数据最多的信息。
Intraseasonal variation (ISV) is especially prominent and unique in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region.In this work the dominant ISV mode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TP) in summer monsoon season (June-July
冰川表面地表特征参数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大气与冰川之间的湍流交换精度,进而影响冰川消融模拟研究,因此,开展冰川表面地表特征参数变化研究对模拟冰川消融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In this study,trends in the frequency and timing of precipitation over China during 1960-2013 were investigated.The timing of wet-/dry-season exhibited significant shift across whole China.Wet season
会议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and periodicity change of the Pacific-Japan (PJ) pattern during 1979–2008 are investigated using observation/reanalysis datasets and AMIP-runs of 20 atmospheric general c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