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棉花标准体系探讨

来源 :中国棉花学会2004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bin1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棉花标准体系存在着体系不完善、部分标准落后、标准间协调性差、缺乏创新性、运行与维护不良等诸多问题,加强棉花标准体系研究十分必要.棉花标准体系涉及棉花产业链上的所有行业与领域,由基础标准、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技术规程、产品质量标准、包装标签要求、贮藏运输条件、检验检疫方法7个方面构成.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我国棉花流通体制的改革进程.分析了世界棉花产销形势和国外主要棉花贸易国的情况,并就坚持开放市场,迎接入世挑战提出了两方面的参与.
同其它主要农作物一样,栽培陆地棉的遗传多样性已经远远小于其原始物种,遗传基础的狭窄已成为限制棉花育种突破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创造和利用新的种质、拓展栽培陆地棉的基因库具有深远的意义.现有的基因工程技术尚不足以转移相对复杂和多样化的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远缘杂交中的连锁累赘使得外源基因定向转移的效率十分低下.基因组研究可以作为开发利用存在于野生的和栽培海岛棉种质库中的遗传潜能的有力工具.分子连锁图谱和Q
从已育成棉花的品种类型等方面简述了育种现状以及棉花育种研究必须适应棉纺工业的发展需求.针对我国加入WTO,原棉市场竞争激烈的现实,提出了在未来的棉花育种中,加强优质细绒棉、中长绒棉、长绒棉、超级长绒棉的选育,加快棉花品种的推广,走产业化道路,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棉花经济.
研究了棉铃发育期弱光胁迫对3个棉花品种棉铃生长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光照强度下降,棉花单株结铃数降低,棉铃最终生长量(K)、相对增长速率(B)、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G)都随之下降,棉铃干物质积累期(D)延长,单铃棉子数、铃壳重、棉子重和纤维重降低.光照强度下降对棉铃各组分干物重积累总量影响最大的是粒重,其次是纤维重,对铃壳重影响最小.相对光照强度每下降10﹪,棉铃各组分干物重分配率的变化为
采用NCII设计,4个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棉花品种与8个转相同的双抗虫基因(Cry1Ac和API)棉花变异系及受体品种冀合321进行杂交组配;对36个组合的F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转基因变异系所配制的大多数组合的皮棉产量和子棉产量的竞争优势明显,具有竞争优势的组合的比率分别达到86.1﹪和80.6﹪;皮棉产量和子棉产量的平均优势分别为17.2﹪和7.9﹪,衣分、铃重和单株铃数
本文重点对影响棉花质量的品种品质、栽培品质、收购品质、加工品质等诸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提升对策.
通过多次杂交和定向选择于1999年选育出产量高、品质好的绿色棉新品系绿89.绿89于2004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湘彩棉1号.湘彩棉1号的子棉产量为湘杂棉2号的89.1﹪,皮棉产量为湘杂棉2号的69.7﹪,单铃重4.9﹪,衣分31.27﹪,纤维长度28.9mm,比强度18.7cN·tex,麦克隆值3.2,抗枯萎耐黄萎.
通过连续3年的蜂媒传粉制种试验结果和多年洞A人工授粉制种经验及育种进展,可以看出利用蜂媒传粉制核不育组合,其制种产量在825kg·hm以上,同时形成了一套控制质量的技术,并有新组合鄂杂棉8号相配套,这说明在制种产量、制种技术、品种配套等几个关键因素上都已基本成熟,能满足目前制种的要求.实践证明该制种方法不仅可行,而且效益明显好于人工去雄及核不育人工授粉制种方法.另外还总结了制种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几个
针对棉花生产上Bt棉存在生长缓慢、过旺和早衰等问题,2002-2003年对我国主要转Bt基因棉花品种(系)在南方中高肥力土壤、移栽种植方式下研究其生长发育特点及其碳氮代谢生理特征.结果表明,中棉所29等3个杂交种在整个生长期表现为株高增长快,叶面积增长量大,现蕾和成铃强度大,生殖器官干物重也高,叶片全氮、NR、GPT、可溶性糖、RuBPase等碳氮代谢物质含量高、强度大,表现为生长发育两旺,常规B
1999-2003年,在山东惠民县进行了中棉所38号地膜覆盖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集成了中棉所38号地膜覆盖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规程,应用该规程的示范田连年创造单产皮棉2250kg·hm以上高产水平,本文对该技术规程进行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