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油气包裹体是进行油气成藏期次、油油对比或油源对比、成熟度判识、沉积环境研究等研究的重要手段.但油气包裹体受捕获过程、原始流体特征、主矿物性质等的影响能否对造成油气包裹体与母油地化特征的差异,尚缺乏直接的实验证据.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通过合成NaCl烃包裹体,并对合成烃包裹体和母油地化特征进行GC-MS分析,进而探讨了在油源对比中的意义.
【机 构】
:
江苏省无锡市,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21415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气包裹体是进行油气成藏期次、油油对比或油源对比、成熟度判识、沉积环境研究等研究的重要手段.但油气包裹体受捕获过程、原始流体特征、主矿物性质等的影响能否对造成油气包裹体与母油地化特征的差异,尚缺乏直接的实验证据.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通过合成NaCl烃包裹体,并对合成烃包裹体和母油地化特征进行GC-MS分析,进而探讨了在油源对比中的意义.
其他文献
近年来,热解色谱质谱(Py-GC/MS)技术发展迅猛,成为确定有机质大分子结构,分析热解生烃特征,划分有机质类型,评价烃源岩演化程度和沉积古环境等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方便、迅速、进样量少等优点.本文利用瞬时热解仪连接气相色谱质谱对不同类型的低熟烃源岩样品进行分步热解,实现烃源岩不同演化阶段热解生烃组分分析,对烃源岩中有机质的结构特征及不同类型有机质不同温度阶段热解生烃的变化规律做详细的对比研究。
目前使用的气体脱附装置一般由罐体、罐盖、粉碎环、粉碎柱、排气口、进水口等组成,由于排气阀与罐体采用直通式,在脱附的过程中粉碎的样品容易使排气阀堵塞,导致排气不畅.为了解决现有脱附气体装置直通式排气口容易堵塞的问题,本次研究设计了一种双阀式脱附装置,能够有效的避免排气阀堵塞这一现象.该装置在徐家围子沙河子组气源对比研究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对该装置提取的岩石吸附烃的研究,表明沙河子组天然气主要来自
中国很多油田产出油为高蜡原油,在原油开采过程中,温度低于析蜡点时,蜡成分开始析出,从而附着在井壁上,容易造成堵塞,加大开采难度.从而针对蜡含量的分析对开采高蜡原油尤为重要.蜡为高碳数的正构烷烃,一般来讲,蜡含量与饱和烃含量成正比关系,目前测量饱和烃含量的方法主要是族组成分析,包括棒薄层火焰离子化检测法和柱层析法,其中棒薄层法检测周期短,方便快捷,但是针对高蜡原油检测饱和烃含量时,由于含蜡部分相对分
页岩油勘探有效动用资源是页岩层系中游离态的滞留烃,页岩有机质类型、丰度、演化程度与岩石物性组合对页岩油的赋存形式起至关重要的控制作用,而页岩含油性、页岩油分子组成与储集空间的匹配关系又是页岩油可动性最直接的主控因素.本文通过多种实验方法的结合,在页岩含油性及滞留烃组分综合研究基础上,探讨了页岩油分子组成与页岩含油性和页岩油可动性的关系,为有利页岩油勘探开发区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本文采用具有超高分辨率的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技术结合常规的色谱质谱分析,对中国四川二叠系大隆组海相页岩和准噶尔二叠系芦草沟组湖相页岩抽提物中NSO极性大分子化合物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对有机杂原子类型的研究,发现大隆组海相泥页岩以梭酸类化合物为主,且其中的脂肪酸含量最高,有机质的主要来源可能为海洋浮游植物;芦草沟组湖相泥页岩样品则以毗咯类化合物为主,且其中的二苯并咔哇含量
页岩油气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且资源潜力巨大;其赋存形式具有多样性,主要以吸附态、游离态赋存在泥页岩中,且主要赋存在微米和纳米级孔隙中,给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带来了严峻挑战.因此,研究泥页岩的有机、无机孔隙结构及演化特征,对于页岩油气资源量的评价和勘探开发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利用高分辨率大面积扫描电镜结EDS能谱技术研究泥页岩有机、无机孔径分布及演化特征。
随着石油的不断开发,由于开采、运输及各种输油管线老化穿孔等因素造成的原油跑、冒、滴、漏现象多次出现.一旦发生原油泄漏,由于缺乏快速、有效地鉴定分析方法,很难及时、快速地确定溢油点,从而导致污染持续扩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当溢油发生后,及时、正确地判识污染来源,是快速发现溢油点的前提。生物标志物是原油中可溶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判识油气来源的重要工具。目前使用的分析方法样品按SY/T511
石油的开采是为了提供给人们生活所需的燃料,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能量.在研究石油的时候,使用到了有机地求化学方法,这种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在石油的研究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的就是石油有机化学勘探的概念和石油有机化学的应用的新进展。
东方区X13-1超压低渗气藏与乐东区L10-3超压低渗含气构造经历了不同的天然气成藏历程。东方区X13-1气田以X1-1-14井区黄流组一段工气组低渗气藏为代表经历了“天然气先充注、储层后致密、后超压”型成藏历程,具有“优质、高效”的天然气成藏特点,是莺歌海盆地深部超压层系最有利的天然气成藏模式;乐东区L10-3构造中新统超压低渗气藏天然气成藏历程则不同,经历了“储层先致密、先超压、天然气后充注”
含油气盆地油气成藏和富集动态过程的再现研究一直以来是个难题,主要是由于烃源岩生烃-油气运移-圈闭形成-油气富集动态过程不明确,使得盆地(或凹陷)油气优势运移方向与富集规律不清楚,制约了大中型油气田勘探成功率.本研究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建立了油气成藏动态过程再现方法并应用于南海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明确了工区油气富集规律并指出有利勘探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