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多排螺旋CTA技术观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形态及所致动脉管腔狭窄率,评估斑块的稳定性,并探讨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放射科行颈动脉CTA检查并同期行头颅CT或MRI检查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分析原始图像及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等后处理图像,测量颈动脉狭窄率,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位置、分布、内部成分、表面形态等,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脑缺血性疾病的相关性. 结果 共纳入患者164例,其中有斑块的患者106例,前循环脑缺血症状组102例,无症状组62例.研究对象共发现斑块369处,其中颈总动脉62处(16.8%),颈动脉分叉处177处(48.0%),颈内动脉颅外段50处(13.5%),颈内动脉颅内段80处(21.7%).钙化斑块95处(25.7%),钙化为主混合斑块67处(18.2%),少量钙化混合斑块116处(31.4%),软斑块91处(24.7%).症状组易损斑块检出率为61.0%(178/292),高于无症状组37.7%(29/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单纯腔隙性脑梗塞组易损斑块检出率71.8%(56/78),较TIA组检出率57.0%(122/214)略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单纯性腔隙性脑梗塞易损斑块检出率39.6%(21/53)与正常组33.3%(8/24)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TA颈动脉造影能较准确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析、管腔狭窄率的测量具有较高的可信;颈动脉交叉处及颈内动脉颅外段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易损斑块发生比例高,容易造成狭窄闭塞,该段血管的CTA检查具有较高价值;易损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症状的发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