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流型识别和物理量要素分析的河南强对流天气特征

来源 :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ibao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和探空、雷达资料对2001~2010 年5~9 月河南区域雷雨大风和区域冰雹天气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进行中尺度天气综合分析和物理要素分析,揭示了河南省雷雨大风、冰雹、大风冰雹三类强对流天气的一些特征和规律.通过分析和研究:⑴归纳出了河南强对流天气的典型特征,建立了东北低涡槽后型、华北低涡型、低槽型、副高边缘西南气流型4 种中尺度天气分析概念模型,给出了各流型下强天气分析的关键内容及量化参考指标,为今后河南中尺度强对流天气分析预报提出明确的思路和预报着眼点.⑵在环流分型的基础上,从强对流天气发生的热力、动力、水汽等基本条件出发,讨论了不同天气形势、不同类别强对流天气、不同物理参数之间的有机联系和显著区别.通过分析寻找雷雨大风、冰雹、大风冰雹三类强对流天气的敏感物理量参数和要素特征,总结出了各类强对流天气的物理量要素指标和阈值,为今后预报预警雷雨大风、冰雹等分类强对流天气提供参考.⑶分析强天气个例雷达回波,简要归纳出了各流型下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系统的发生、发展、移动等演变特点.
其他文献
本文以广东始兴县南山坑钨锡矿为研究对象,对其矿流体包裹体特征进行研究,得出:南山坑钨锡多金属矿内与黑钨矿共生的石英内具有比较丰富的流体包裹体,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显微测温工作;根据野外产状和镜下观察认为石英至少具有3个阶段,每个阶段石英内流体包裹体具有各自特征;第3阶段石英内流体包裹体可能发生了不混溶,进一步证据可能需要在下一步显微测温工作中得到证实。
目前,针对大厂锡多金属矿铅同位素的研究成果己非常丰富,为探讨大厂地区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本次利用大厂矿田东矿带大福楼锡石硫化物矿床新巷道中的金属矿物开展铅同位素研究,以此对大厂矿田的矿床成因以及成矿物质来源问题再次进行探讨,为解析矿床的有关成因理论问题提供新的素材。本次研究的铅同位素分析在武汉地质矿产研究所完成。总体看来,广西大厂矿田矿石铅具有多来源特征,既有地幔来源也包含上地壳成分或来源于上地壳
安徽省钼矿产地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北淮阳褶皱带和皖南地区,另外,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有少量伴生钼矿床,如铜陵冬瓜山铜矿、宣城麻姑山铜矿、滁州市琅娜山铜矿深部、贵池铜山铜矿等均发现伴生钼矿体。根据已发现的钼矿床点,安徽省钼矿成因类型主要有3类,热液型、矽卡岩型和斑岩型,其中以斑岩型和矽卡岩型为主,热液型次之。本文从分布特征、矿体分析等方面对三种类型进行了详细阐述。
麻布岗火山盆地位于广东省龙川县境内,是形成于中生代的典型火山断陷盆地。盆地历经多期次构造一岩浆活动,尤其是燕山期强烈的构造运动和多旋回的火山活动,使盆地以断裂发育、火山岩广泛分布为特征,为银多金属矿的形成提供了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通过实施中国地调局矿产远景调查项目,在盆地内发现多个以银铅锌为主的多金属矿床(点),本文以广东省麻布岗火山盆地银多金属矿为研究对象,对麻布岗火山盆地区域地质背景、成矿地质
本文以大别山北麓大吴湾—铁管山地区钼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描述其区域地质概况,分析了矿床特征及找矿远景,得出铜矿体与己探明的大银尖钼多金属矿床围绕大银尖花岗斑岩体对称分布,其成矿地质条件十分相近,结合该成矿带近几年己发现数处大型超大型斑岩型钼矿,推测其深部存在大型斑岩型钼矿的可能性较大等结论。
本文以河南舞阳铁山条带状铁矿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矿床地质特征,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的阐述,得出:铁山铁矿稀土元素总量较低,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富集,明显的Eu正异常和Y正异常,(La/Yb)pass(1,Y/Ho)44;及矿石的微量元素含量较低,Sr/Ba,Co/Zn,Ni/Zn,Ti/V值,均指示该铁矿成矿物质来源于火山热液和海水的混合溶液。结合铁山铁矿的含矿岩系变质程度已达角闪岩相,以及矿
本文以四川省九龙县新发现的中咀铜矿床为研究对象,描述了地质概况与矿床地质特征。阐述了很好的找矿前景,中咀矿区西部的Z1-2矿体,其北西往深部还尚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向西与挖金沟之间地段有较好的资源前景。中咀矿区东部的Z1-3矿体往东向豆儿坪方向矿体具有厚度增加,品位变高的趋势,存在较好的找矿前景。中咀矿区还有很好的资源提升空间。
2006年6月25日13~21时,在华北南部河套地区经历了一次强飑线天气过程,针对该过程利用1°×1°NCEP资料,分析了θ,eθ,*e θ(空气饱和时的eθ)的垂直分布特征、对流参数CAPE、LFC、Li等随时间的演变情况,结果表明,高空冷平流较弱,平流不是造成位势不稳定的主要原因,而是以地面加热为主,高空500hPa保持冷的NW气流而低层辐射增温,使对流不稳定能量迅速增强,地面加热增温在使不稳
利用常规Micaps 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1 年6 月22~23日豫南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河南区域暴雨是由高空后倾槽、中低层切变线以及西路冷空气共同影响所致,冷式切变线是此次区域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暴雨产生在切变线东南侧、584 线的西北侧、低层偏南风水汽输送带的左前方;夏季冷式切变线暴雨的低层有明显北风冷垫作用,水汽主要来源于对流层中低层,冷式切变
风雹类强对流天气具有突发性、灾害大、预报预警难度大等特征,因此深入研究风雹类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技术具有重要意义。静止卫星云图资料具有较高的时空分辨率,可以有效低弥补常规观测资料的不足。本文利用了2005-2011 年FY-2C 静止卫星资料(卫星云图、TBB),辅以多普勒雷达资料,对河南省典型风雹类强对流天气过程中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演变规律、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风雹类强对流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