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TEC 是电子密度沿路径的积分,根据一定的模式假设,可以将沿倾斜路径的TEC 观测转化为星下点位置的垂直TEC.最常用的假设是背景电离层为单层薄层薄模型假设,使用仰角的三角函数作为映射函数可以方便地实现倾斜TEC 向垂直TEC 的转换,这种方法在电离层研究中被广泛应用.但是,实际的电离层结构并不满足这种假设,它不仅有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结构,而且存在赤道异常及中纬槽等不规则结构,同时还有明显的地方时变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球与行星物理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中国科学院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0;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出 处】
:
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EC 是电子密度沿路径的积分,根据一定的模式假设,可以将沿倾斜路径的TEC 观测转化为星下点位置的垂直TEC.最常用的假设是背景电离层为单层薄层薄模型假设,使用仰角的三角函数作为映射函数可以方便地实现倾斜TEC 向垂直TEC 的转换,这种方法在电离层研究中被广泛应用.但是,实际的电离层结构并不满足这种假设,它不仅有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结构,而且存在赤道异常及中纬槽等不规则结构,同时还有明显的地方时变化.上述假设只是一种粗略的近似处理手段,采用上述假设将倾斜TEC 转换为垂直TEC 时会带来一定的误差,这种误差在低仰角时更为明显.因此,需要发展一种新的方法来减小垂直TEC 转换过程中的误差.国际参考电离层模型可以描述电离层主要参量随时间的变化和空间的变化特征,我们利用IRI2012 模型在不同条件下输出的全球电子密度数据,基于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法提取了电子密度的EOF 基函数和系数,得到的EOF 基函数能反映出每阶EOF 基上的电子密度随磁纬、磁地方时和高度的分布,从而实现将IRI 模型参量化的目的.在此基础上,计算电子密度沿GNSS TEC 所有观测路径的积分,根据最小二乘法拟合出相应的系数,进而将这个系数应用于全球垂直TEC 的估计,获得网格化的全球TEC,同时还能获得全球电子密度的估计.本文的方法考虑了电离层的基本结构,相比于单层薄层模型假设,它能有效改善低仰角时的不利情况,甚至还能利用无线电掩星观测,进一步提高估计的精度.
其他文献
喜马拉雅山及其毗邻地区冰川十分发育,是地球上除南北极之外冰储量最大的地区.冰川的进退变化引起的灾害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严重的危害,正确的预测冰川进退变化的幅度和方向,对道路工程的布局、设计和安全运营具有重要的意义[1].根据对抗性原理[2],冰川谷与河流一样,优势方向都受到新构造应力场的控制[3].但是与河流不同,冰川谷长度一般在几十千米,较河流来讲是很短的;并且基本上发育在高海拔地区,重力效应表现
利用GPS 等离散点观测资料在解算走滑断层应变积累时,在断层附近沿着其走向会引起不可忽略的、结构性和对称性的失真应变.失真应变主要受到观测网测站间距,观测网方位和观测网与断层相对位置3 个因素的影响.虽然失真应变的量值和影响范围随着测站间距增大而增加,但其总体分布形态不会随着测站间距的变化而变化;随观测网方位的变化,失真应变存在周期为120°的正弦波周期性变化,其面应变和剪应变的变化趋势相反;随着
The properties of geophones are important factors for high-resolution seismic exploration and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data quality.High-resolution seismic exploration does not mean high-frequency ex
The excellent spatial coverage of the 21 Envisat/ASAR images (from 2003 to 2009) have been applied to monitor the activities of possible blind faults underlying the Ilan Plain,a basin located on the N
位于青藏高原西部的帕米尔高原现代地壳变形和地震活动十分强烈,并形成了构造-地貌特征独特的青藏高原西构造结.该地区晚新生代的大规模构造变形主要以构造结构造结内部近东西向拉张、前缘地壳缩短、走滑为主.在印度大陆向欧亚大陆持续汇聚过程中,该构造结北部向北推移锲入近300km,形成了一个由板块边界俯冲带、大陆板块内部冲断和走滑并伴有块体旋转的宽广的大陆内部变形区(Burtman and Molnar,19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山地区现代地壳变形十分强烈.大量地质和大地测量GPS 观测表明,该地区强烈的地壳变形主要与断层的冲断和走滑有关.过去的100 年中,该地区在一些冲断和走滑断层上发生了4 次震级大于7.5 级的地震,其中1920 年M~8.7 级海原地震伤亡人数达27 万.在印-藏汇聚所导致的区域构造加载过程中,这些地震释放了弹性地壳中部分应力,但它们又使活动断裂的一些部位应力不断集中,并且
In solar wind,slow mode magnetosonic waves are scarce to be identified,but their dissipation plays one of key roles in heating the solar wind,and the wave mode contributes essentially to the solar win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山是目前正在发生断裂作用、高原隆升、高原边缘扩展的大陆内部活动构造带。伴随着强烈的地壳变形,该地区近百年来已经发生了2 次8 级以上地震、数次7-8 级地震。在沿祁连山走向长大近千公里的范围内,该地区气候变化(如降雨量、冰川冻土分布等)十分强烈。诸多这些因素为研究大陆内部地壳变形的机制和动力学提供了世界上难得的天然实验室。为此,本研究在该地区布设了一个连续GPS 观测台网,
本工作探究当局地磁场矢量与太阳风速度矢量反平行和近垂直时的小尺度压力平衡结构的成因。通过分析WIND 卫星在1AU 处测量的平静太阳风中的等离子体和磁场数据,并引入磁流体力学波模的理论计算参数与实测数据比对,从而判别波模。更关键地,探究了太阳风中的质子分布函数在热速度空间的各向异性特征。 在局地磁场与太阳风速度反平行时,获得的平行磁场方向的质子温度大于垂直方向,从而排除了镜像模波动的存在,证实了所
基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IGGCAS)新建成的横跨中低纬区域的流星雷达子午链的风场观测数据,采用Fourier 分量拟合(FFT)和Hough 模分解(HMD)两种方法,给出了北半球MLT 潮汐的纬度变化、高度变化、逐日变化和年变化等基本特征:周日、半日潮汐分别在低纬、中纬台站起主导作用,在观测区域具有峰值结构;不同频率的潮汐成分具有较强的季节依赖性;周日、半日和8 小时潮汐主导模为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