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地固坐标与地心惯性坐标转换方法研究

来源 :2015年全国遥感遥测遥控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LYLK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星载导航接收机定位需要,详细推导了地心地固坐标与地心惯性坐标的转换方法,推导出极移、自转、章动及岁差转换矩阵,在此基础上使用相应的坐标变换模型便可得到转换后的坐标.采用该方法可以很容易实现地心地固坐标到地心惯性坐标的转换,适用于很多应用领域.
其他文献
程序跟踪是901天线跟踪卫星目标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天线在无法自动跟踪时的保底手段.针对实际运行常出现因程序跟踪误差大而导致所收数据误码率高甚至不可用的情况,从天线程序跟踪实际角度误差实例出发,分析了天线程序跟踪误差的原因,提出了常规角度标定与跟星修正相结合的方法,消除角度误差,提高程序跟踪的精度,在某型地面站角度标定中已成功运用.
针对某种不具有时钟计时功能而无法打包周内秒、周计数信息电文的问题的伪卫星,本文结合NTP,提出了一种基于NTP的简单伪卫星授时及时间同步方法.使用一台精确稳定的时间源作为系统的NTP服务器,对组网中的多台伪卫星进行同步,实验证明能够得到10ms级精度,完全满足伪卫星同时打包电文的精度要求.
文章以诗歌的形式对遥感遥测遥控分会进行了介绍,对学会会员的学术成果以及学术交流情况进行了简要的描述。
本文给出了高效率的大型阵列天线组成及有源子阵合成技术原理,分析了子阵规模不同时的性能,并对整个阵列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并给出了低噪放与子阵一体化设计方法.进行了天线结构设计,分析了保证天线子阵一致性的结构和工艺因素.这种天线具有效率高、尺寸小、重量轻等特点,适合用作小型化的遥感卫星接收天线.
经过近60年的发展,卫星技术的专业化水平获得了极大提高,已经形成以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和卫星遥感为主的3大卫星应用系统.随着卫星技术的日益完善,卫星技术之间以及与其他技术之间的融合趋势日益显现,正逐步由独立系统建设向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综合化系统建设、数据提供者向信息服务者的方向转变.首先对三大系统各自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综述,然后对当前卫星技术的融合趋势进行了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卫星应用模式进行
随着我国遥感遥测遥控科技事业的发展壮大,中国电子学会遥感遥测遥控分会已迈过了30个春秋。遥感遥测遥控学术研讨会是分会的重要学术活动,每2年举行一次。遥感遥测遥控学术研讨会30年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遥感遥测遥控分会的发展壮大。一大批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参会,使遥感遥测遥控学术研讨会充满了勃勃生机。
文章指出30年来,“三遥”分会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加强了行业间的了解与沟通,扩大了学术研讨、技术交流和信息服务,由于学术交流活动搞得好,深受广大委员单位的欢迎,所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三遥”分会仍旧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团结协作精神。“三遥”分会的工作得到了中国电子学会总部的大力支持和肯定,多次受到中国电子学会的表彰和奖励;分会推荐的优秀论文、优秀论文集多次荣获中国电子学会奖励。“三遥”
在卫星通信链路和深空探测链路设计和计算时,大气衰减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Ka频段更是如此.依据国际电信联盟的ITU_R P.676-7建议,给出了微波毫米波大气衰减的计算模型.计算了标准大气条件下,不同仰角下的大气衰减曲线,研究了大气衰减的传播规律.计算了不同大气压力、温度和水蒸气密度天顶方向的大气衰减曲线,研究了大气压力、温度和水蒸气密度对大气衰减的影响.
中继卫星系统的高覆盖特性和多址服务能力为近地卫星在轨测控提供了空间和频域的多重复用能力,从中继链路性能、服务能力、覆盖特性、轨道测量及确定方面等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多址技术,中继卫星系统可以支持海量近地卫星在轨测控,设计的多址服务模式可以克服现有在轨卫星时间域集中管理缺陷,为卫星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手段,满足不同在轨管理和使用要求,全面提升在轨卫星的安全性和使用效率.
在GEO卫星测控支持方面,转移轨道段的测控支持是难度最大的.中继卫星具有高覆盖率、高带宽、多目标跟踪等特性,利用中继卫星进行GEO卫星测控数据传输,可以极大提高测控覆盖率,提高GEO卫星转移轨道段的控制可靠性.分析了中继卫星对GEO卫星转移轨道段的覆盖特性,研究了中继卫星的捕获跟踪策略,从卫星链路设计、安装位置等角度对用户星中继终端设计提出了中继终端建议,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