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使RTTOV能够模拟FY2B气象卫星红外、水汽通道辐射率数据,本文综合了逐线积分大气透过率模式GENLN2计算600-3000cm-1的精确红外大气透过率在6个不同的卫星天顶角时的分布,以及FY2B气象卫星红外、水汽通道的光谱响应函数,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得到了适用于RTTOV快速辐射传输模式的FY2B气象卫星红外、水汽通道模拟计算所需的透过率计算系数.其中,大气吸收成分划分为均匀混合气体、水
【机 构】
: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使RTTOV能够模拟FY2B气象卫星红外、水汽通道辐射率数据,本文综合了逐线积分大气透过率模式GENLN2计算600-3000cm-1的精确红外大气透过率在6个不同的卫星天顶角时的分布,以及FY2B气象卫星红外、水汽通道的光谱响应函数,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得到了适用于RTTOV快速辐射传输模式的FY2B气象卫星红外、水汽通道模拟计算所需的透过率计算系数.其中,大气吸收成分划分为均匀混合气体、水汽和臭氧;卫星通道透过率利用单色大气透过率以及通道光谱响应函数卷积得到.同时,文章对于RTTOV模式的设计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利用生成的FY2B通道透过率计算系数对RTTOV模式进行检验.同时利用RTTOV模式初始输入变量的扰动确定了象FY2B红外、水汽这样的宽光谱成像通道的敏感因子.此外,将FY2B和具有相似通道光谱响应的GMS通道模拟结果进行的对比分析表明,以相同大气廓线作为模式初始输入,利用新生成的透过率计算系数和RTTOV模式能够得到相似的模拟通道大气透过率以及通道辐射率.然后利用ECMWF和NMC数值预报廓线模拟的FY2B红外、水汽通道辐射亮温与实际观测资料进行的对比分析表明,该快速模式能够在短的时间内以一定的精度模拟气象卫星成像通道的辐射观测资料.
其他文献
应用SVD技术,诊断分析了北半球500hPa高度场与山东春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山东春季降水与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关系密切,山东春季降水与东亚上空500hPa高度场具有很好的同步联系.前期(冬季)日本东北部500hPa高度场是影响山东南部春季降水的关键区,具有预测意义.500hPa高度距平场东高西低型是造成山东春季降水的主要大气环流形势,西高东低型是造成山东少雨的主要大气环流形势。
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宁夏春季沙尘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沙尘暴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80年代中期宁夏春季沙尘暴发生突变,在此之前为沙尘暴高发期,其后沙尘暴日数明显减少.为探究形成这一变化趋势原因,我们从形成沙尘暴的动力因子入手,对大气环流、海温、大风日数、平均气温等的长期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发现北半球极涡强度指数、极涡面积指数、亚洲西风环流指数、NINO3区海温及宁夏春季大风日数、冬季平
利用内蒙古地区沙尘暴实测资料和北半球Ncep再分析资料(1955~1998年),定量分析了拉尼娜年北半球大气环流异常以及北半球温、湿分布异常,得出沙尘暴是一种异常大气环流背景下产生的异常天气现象,天气动力是诱因,大气垂直运动是机制,华北沙尘暴与拉尼娜年北半球大气气候动力、热力结构影响等有关的结论。
学者们研究表明,我国北方干旱区分界线波动是由副热带高压的强弱和位置决定的.本文阐明副热带高压强弱和位置是由赤道东风强弱决定的,而赤道东风强弱则是由日食造成.赤道低纬日食使大气环流加快,赤道东风强,极地中纬日食使赤道东风弱,赤道东风弱.则副高弱而偏东,我国北方干旱.由日食说明20世纪80年代我国北方最旱的成因,并以日食说明500年来我国北方59个大旱年的形成。
本文利用川西高原近五十年逐日观测资料,研究川西高原的气候变化并与高原主体上的拉萨和四川盆地代表站成都比较,发现近五十年来,川西高原上大部分区域气温升高,气候在变暖.但其变暖幅度比拉萨弱,比成都强,且海拔越高,变暖趋势越强.川西高原气候变暖最明显的要素是最低气温,其升温幅度及趋势要比年平均温度明显.近五十年来川西高原降水略有增加,与拉萨的降水趋势较一致,与成都的不同甚至相反,近五十年来成都降水下降趋
本文应用奇异值分解(SVD)技术和相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热带太平洋ElNino区SST与东亚500hPa环流场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半年500hPa高度场与秋季ElNino区SST具有显著的非同步相互耦合关系,其SVD分解的第一模态代表了两场间时空相关的基本特征;前期冬半年东亚冬季风异常偏强(弱)时,将导致未来ElNino(LaNina)事件的发生,东亚冬季风对ENSO循环具有重要的非同步作用;前期
本文根据1950~2000年50多年的降水资料,用Z指数作为旱涝等级划分标准,把雨涝情况划分成4个等级,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雨涝发生的范围.通过研究雨涝范围覆盖率变化趋势和特征,诊断我国珠江流域雨涝发生发展趋势和变化程度.研究发现珠江流域近50年来雨涝覆盖范围有较弱的下降趋势;冬半年雨涝覆盖范围有较强的增长趋势,特别是90年代以来这种趋势更强烈,与90年代厄尔尼诺的频繁发生有关;夏半年雨涝范围趋于减
本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160站降水资料,分析了1948~2002年夏季副热带高空西风急流位置南北变动及其相应的东亚地区环流异常,结果表明:当急流偏南时,东亚地区主要环流系统(南亚高压,高空东风急流,江淮梅雨锋,东亚副热带季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下同),热带东风气流,南海季风槽(ITCZ))位置相对变化不大,强度明显偏强;与之相对应的我国黄河流域和华南降水偏少,长江流域降
本文利用1960~2000年太阳黑子活动相对数资料和西北太平洋500HPA副高强度指数资料及临汾盆地年总降水量资料,分别求算太阳黑子相对数、西北太平洋副高年强度指数值和临汾盆地17个站点年降水量的三年滑动平均值;运用线性相关分析求算临汾盆地任一站点的年降水量(均三年滑动平均值)的相关场、太阳黑子相对数与临汾盆地各站年降水的同期相关场、西北太平洋副高强度与临汾盆地各站年降水的同期相关场.结果分析表明
本文利用GMS-5卫星多通道资料和探空资料,以及MODTRAN辐射传输模式设计并实现了用卫星红外分裂窗通道反演大气可降水量的物理反演算法.文章用1998年夏季的资料进行了大气可降水量反演试验.结果表明:加入卫星反演的大气可降水信息之后,能够更合理地反映大气可降水的分布,尤其是对于那些缺少常规探空资料的地区效果更明显.用常规探空资料计算的大气可降水量与卫星反演的大气可降水量比较表明:二者的均方根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