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陆曦教授,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四十余年,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提高难治性震颤麻痹疗效,累积丰富的经验.震颤麻痹又称帕金森病,是影响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常见慢性进展性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与多巴胺能神经系统、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5--HT能神经元系统的改变及改的细胞毒作用等有关,多涉及氧化应激、蛋白异常积聚、线粒体功能异常、神经炎症反应等方面.传统医学多以“颤振、痉病、肝风”辨
【机 构】
:
350004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出 处】
:
第五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陆曦教授,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四十余年,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提高难治性震颤麻痹疗效,累积丰富的经验.震颤麻痹又称帕金森病,是影响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常见慢性进展性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与多巴胺能神经系统、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5--HT能神经元系统的改变及改的细胞毒作用等有关,多涉及氧化应激、蛋白异常积聚、线粒体功能异常、神经炎症反应等方面.传统医学多以“颤振、痉病、肝风”辨证论治。陆老师临症多年,认为本病以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为基本病理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内风、火等病理改变,最终导致筋脉失养的结局,出现肢体震颤、拘急、行动迟缓等症状。老年人肝肾、气血不足更为显著,发病率高。帕金森病目前发病机制尚不确切,治疗上根据不同情况应用左旋多巴制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乙酰胆碱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初期多可取得一定疗效。但长期服药药效渐减,且副作用多,也不能有效阻止或逆转本病进程。本病辨证遣方,记有二甲复脉汤、杞菊地黄丸和六君子汤、黄连解毒汤等加减化裁,研究证实,六君子汤有调理胃肠的功能,促使胃排空作用,使小肠吸收左旋多巴增加,有助于维持稳定的血浆左旋多巴有效水平,减轻运动机能时好时坏的现象。
其他文献
目的:本实验分别应用APPsw/PS1dE9双转基因小鼠作为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动物模型,观察不同月龄AD小鼠的行为学、线粒体形态及线粒体自噬指标的变化.以体外培养的20E2细胞(稳定转染APPsw的HEK293细胞)作为AD的细胞模型,观察其线粒体线粒体形态和线粒体自噬指标的变化.从而探讨AD中线粒体自噬的改变.方法:采用以C57BL/6小鼠为遗传背景的
目的:总结裘昌林老师诊疗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经验和学术观点.方法:通过复习相关中医文献、跟师临证、整理医案等方式,系统挖掘整理裘昌林老师在治疗发作性睡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思路、用药特色方面的临床经验和学术观点.结果:裘师认为发作性睡病与脾的关系最为密切,脾气亏虚是本病的基本病因,也是其他证型的病理基础;本病常因虚致实,多为虚实夹杂之候;临床分痰湿困脾、阳气虚衰、肾元亏虚、气滞血瘀四型;确立健脾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以心血管疾病有关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属于功能性神经症的一种类型,临床上女性多于男性,尤其是更年期妇女.患者主要表现有心悸、胸闷、出汗、过度换气等.本病属祖国医学中"心悸"范畴.患者因恼怒伤肝,肝之疏泄功能失常,木郁土壅,肝病及脾,脾之运化功能失常,血液化生之源不足,不能上奉于心,心失所养,故出现一系列心脾两虚的症状.在治疗方面,应以补益心脾,益气养血,安神定志为要,方中黄
在文中,对皮肤瘙痒伴失眠患者辨证为风邪袭表,瘀血阻络,心神被扰,采用活血通络,祛风止痒,安神定志法治疗;对腹胀伴失眠患者辨证为脾肾阳虚,寒凝气滞,采用温肾暖脾,行气散寒,佐以安神法治疗;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治疗期间未发生毒副反应.
通过观察发现,偏头痛患者的体质类型以气郁质、痰湿质、血瘀质、湿热质为多发,其中以气郁质为主要体质类型。由此可见,偏头痛患者的病机与肝联系密切,《素问·至真要大论》日:“厥阴司天,其化以风”,肝病易于动风化火,可见肝气、肝风、肝火、肝阳病变,以此变生痰饮瘀血,这些都与气机失调相关。又厥阴肝经“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故头面部的疼痛与肝关系最为密切。郭述苏等也
紧张性头痛又称肌收缩性头痛.头痛部位较弥散,可位于前额、双颞、顶、枕及颈部.头痛性质常呈钝痛,头部压迫感、紧箍感.头痛常呈持续性,部分病例也可表现为阵发性、搏动性头痛.很少伴有恶心、呕吐.多数患者头皮、颈部有压痛点,按摩头颈部可使头痛缓解.本病的发生与精神因素关系密切,情绪障碍或心理因素可加重头痛症状.重点介绍了治疗该病的验方五则.
目的:验证睡眠姿势与后半规管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BPPV)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Dix-Hallpike试验,对208例P-BPPV患者的病变侧别和其睡眠时头部姿势进行调查,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208例P-BPPV患者中有125例睡眠时总是采取同一姿势(喜欢取右侧卧位85例,左侧卧位40例),83例患者姿势不定.病变后半规管的侧别与患者睡眠姿势存在明显相关(X2=57.46,P<0.0
眩晕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因后循环缺血引起的眩晕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且本病临床疗效较差,常常反复发作.基于中医体质学的临床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临床各学科的重视,采用中医药与中医体质相结合,标本同治的方法防治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有着广泛的前景.然而对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中医体质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深层次的调查研究.本次研究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体质分布情况及病因病机进行分析,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Lermoyez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Lermoyez综合征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予利多卡因静脉滴注3d和温胆汤加味连续治疗2周,随后进行4周的随访.使用美国美尼尔病疗效标准评价眩晕程度,并对患者耳鸣、耳闷程度以及听力进行评价.结果:眩晕有效率100%,其中眩晕完全控制13例(65%),基本控制住7例(35%);听力显著好转3例(15%),有效好转9例(45%),无效
目的:观察美多巴联合中医辨证治疗治疗老年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65岁以上老年帕金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均统一接受西药治疗,而治疗组在美多巴治疗的同时,根据中医辨证给予中医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分别对两组进行帕金森统一评分量表(UPDRS)、Webster量表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美多巴治疗结合中医辨证治疗对老年帕金森病的疗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