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IOR)是指对出现在线索化位置的靶刺激的反应相较于出现在其它位置的靶刺激而言反应更慢的效应。传统理论认为,外周线索会激活由注意定向网络负责的定向系统作用于先前线索化位置。
【机 构】
: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苏州,21512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IOR)是指对出现在线索化位置的靶刺激的反应相较于出现在其它位置的靶刺激而言反应更慢的效应。传统理论认为,外周线索会激活由注意定向网络负责的定向系统作用于先前线索化位置。
其他文献
人格特质研究开始于词汇学假设法,主张从自然语言中寻找人格特质的基本设想。因此,在自然语言中包含了这一语言使用者的人格维度,同时,不同的文化(语言)也会对人格特点(维度)产生影响。因此,本文依据积极心理学人格观和文化与人格相互作用观,从《蒙古语词典》中的人格描述词中归类蒙古族积极人格因子为研究目的 。
触觉振动频率工作记忆是指短时间内对于触觉振动刺激的频率信息的在线储存和操作,并用来指导进一步行为的高级认知功能。此前的有关研究利用对样本频率延迟判断的任务提示了触觉振动频率工作记忆存储在一个地形框架内(topographic framework)。然而,此前对于触觉振动频率信息的工作记忆研究多采用序列呈现刺激,没有探索同时呈现多个触觉振动刺激时的工作记忆的表现;因此,通过同时呈现多个刺激,可以更清
众多研究表明语音范畴知觉至少存在两个阶段,首先是对声学特征进行分析的听觉加工阶段,然后是语音范畴通达阶段。但是有关这两个阶段的时间进程尚缺少行为实验的证据。当前实验考察了汉语辅音范畴知觉中声学加工和语音范畴加工的时间进程。实验采用语境效应范式,目标刺激是汉语/ta/-/ka/连续体,语境刺激包括两类,一类是/ta/和/ka/的F3过渡段(80ms),属于简单的声学特征,另一类是/ta/和/ka/的
工作记忆表征能够引导注意偏向到视觉情境中与之匹配特征的刺激,即出现基于工作记忆的注意引导效应。尽管有研究认为工作记忆表征对注意的引导效应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可是其他研究者仍然发现增加工作记忆负载会导致注意引导效应的减弱甚至消失。但工作记忆负载影响注意引导效应的作用机制尚存在争议。产生不一致结果的原因可能与以往研究忽略了视觉搜索任务的知觉负载的影响以及行为反应时指标难以反映早期的注意引导效应有关。因
人通常需要在动态的环境中保持追踪多个客体,在追踪过程中,客体的位置和特征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现有研究大多集中于考查客体本身的属性对追踪的影响。而在现实情境中,人还经常需要在不同的背景环境条件下追踪运动客体。例如,车辆驾驶员需要在从白天到黑夜的不同亮度的环境中保持对周围车辆和行人的追踪。本研究考查了背景亮度对动态追踪的影响。
刻板印象对于来源记忆存在影响,以往有关刻板印象的研究表明,一般而言,符合刻板印象的内容的来源记忆的效果较好,但是对于一些消极的、不道德的内容,人们似乎更倾向于对违反刻板印象的内容产生更深刻的来源记忆。道德因素也是研究刻板印象对于来源记忆的影响的值得探求的切入点,目前还没有系统的研究来说明道德在刻板印象对来源记忆的影响中所起到的作用。我们假设,当某个职业的从业人员做出违反其职业道德的行为时,会比其在
研究显示长期海洛因使用会损害个体的抑制功能,导致对行为冲动性的失控,如,不能放弃毒品使用和参与一些冒险性行为。同时还发现海洛因使用者对具有动机凸显性的毒品相关线索存在注意偏向。一些理论观点认为尤其在面临毒品相关情境时,毒品成瘾个体更难抑制冲动性毒品寻求和使用。然而,很少有研究直接考察毒品相关线索对海洛因使用者抑制功能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戒断期的动态变化。
实验使用联想启动范式结合词汇判断任务,研究汉语四字词换位效应的时间进程。实验一启动项的呈现时间为80ms,启动类型分为三种:真词启动、换位启动、替换启动。结果发现,150ms-250ms时间窗内,没有启动效应。在250ms-550ms的时间窗内,也没有启动效应,但半球主效应显著,启动类型同半球之间交互作用显著。简单效应检验表明,在右半球上,真词启动、换位启动都与替换启动差异显著,出现换位效应。
人们在日常阅读中常伴随着各种情绪状态,那么情绪与阅读过程的关系如何?这已逐渐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知觉广度是指个体在阅读过程中每次注视所获得的有用信息的范围。本研究将探查不同动机强度的消极、积极情绪对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以进一步明确情绪与阅读的关系机制。本研究选取6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并将其随机等分为高动机积极情绪组,低动机积极情绪组、高动机消极情绪组和低动机消极情绪组。
因果学习帮助人们了解事物间有方向性的关系,是一项基本的认知能力。然而在一项系列研究中,有着更高执行功能的成人却在一项因果学习任务中表现差于儿童。为解释这一现象,本研究通过比较成人、青少年、儿童三个年龄组在因果学习元假设(即进行因果学习的指导策略)的发展差异,探究元假设是否可能解释成人在系列研究中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