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单片机89C52的负载自匹配信号源的设计原理与软/硬件实现方法,该信号源可产生5KHz和62.5KHz两种频率的信号,当负载阻抗在5Ω~1500Ω范围内变化时,每个信号均可自动实现阻抗匹配,保证输出功率满足测试要求。该信号源用作电力电缆故障检测仪的路径仪,扩展了电缆故障检测仪的适用范围,提高了电缆故障检测的精度。
【机 构】
:
西安通信学院,陕西,西安,710106 西安工程大学,西安,710048
【出 处】
:
2007年全国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技术交流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单片机89C52的负载自匹配信号源的设计原理与软/硬件实现方法,该信号源可产生5KHz和62.5KHz两种频率的信号,当负载阻抗在5Ω~1500Ω范围内变化时,每个信号均可自动实现阻抗匹配,保证输出功率满足测试要求。该信号源用作电力电缆故障检测仪的路径仪,扩展了电缆故障检测仪的适用范围,提高了电缆故障检测的精度。
其他文献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不同镍锌比的纳米NixZn1-xFe2O4粉体.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T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方法对制备的样品进行了表征,物相分析结果表明,在200℃水热5 h可以得到纯的纳米NiFe2O4粉体,在200℃水热5 h制备的Ni0.5Zn0.5Fe2O4中含有γ-Fe2O3,在220℃水热5 h可以得到纯Ni0.5Zn0.5Fe2O4纳米粉体.水热温度为220℃时制备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不同摩尔比的碳酸根型水滑石.用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BET法对它们进行了表征,还测定了四元CuCoMgAl类水滑石和二元MgAl水滑石对氮氧化物(NOx)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成功合成的n(Cu):n(Co):n(Mg):n(Al)摩尔比分别为1:1:1:1、1:3:2:2、3:1:2:2的复合氧化物都具有水滑石结构,且晶相完整、结晶度高;随着Co含量增加,水滑石层间高度略
利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M型锶铁氧体SrFe12-xAlxO19(0<x<2.5)纳米粉体,同时利用X射线衍射(XRD)以及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制各的各种样品的结构以及磁性能进行研究.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Al2+离子可以进入到锶铁氧体次晶格来替代Fe3+,纳米锶铁氧体仍保持磁铅石相结构.VSM研究结果显示M型锶铁氧体SrFe12-xAlxO19(0<x<2.5)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Ms和剩余
本文论述了变压器局部放电检测超声定位方法。变压器局部放电检测的超声波定位方法中,关键技术是时延检测和局放点计算,其结果将直接决定定位的精度。时延检测的相关算法具有实现简单、检测精度高的特点,计算局放点的混合优化方法在时延检测的基础上实现了迭代速度快、收敛域广、结果稳定的特点.将本算法集成于在线检测系统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本文对华东电网多年来输变电设备的运行检修管理和实践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目前电网输变电设备检修模式变革中的关键环节,并提出了逐渐向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检修模式过渡的研究策略和方向。
本文结合我国电气设备检修的现状,根据几种检修方式的特点,提出了"最佳检修方式"的理念,并探讨了确定最佳检修方式的方法。
本文论述了加强红外检测技术的管理及典型缺陷分析。红外测温技术及设备作为一种成熟有效的带电测试手段,在国内各网省公司获得了广泛应用,并取得来良好效果.自1997年以来,河北南网各单位及引进推广了红外测温技术及设备,并陆续发现了大量主变套管、开关、电缆、耦合电容器等设备的过热缺陷,经过及时消缺,设备的过热缺陷大幅下降,为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河北南网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了红外检测管理办法
本文通过对现在的GIS(气体绝缘封闭式变电站)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的现状的深入调查,及对各种方法的特点比较,提出目前适用于GIS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的方法-振动法。该方法采用加速度传感器检测GIS内部由于金属微粒撞击金属外壳及金属微粒发生放电引起的金属外壳的振动,具有检测回路设计相对比较简单、定位准确、运行稳定、检测数据准确和低成本的特点,具有良好在线监测应用前景。
架空输电线路覆冰一直是电力企业关注的问题,我国除南方地区外,许多地区曾发生因冻雨覆冰而使输电线路的荷重增加,造成断线、倒塔(杆)、闪络的事故.2004年底和2005年初在华中地区更是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雨淞天气导致500kV线路倒塔、断线事故,严重影响了电网的安全运行和正常供电[1].为此许多电力企业和研究单位都在根据"避、抗、融、改、防"的方针,开展综合治理覆冰的研究.我们在我公司产品的基础上,提
本文针对电力变压器现场干扰信号特点,采用脉冲电流法从变压器高压侧套管根部及末屏接地线耦合信号,结合软硬件技术研究实现了双传感器定向耦合软件辅助脉冲鉴别的抗干扰方法,可有效去除随机脉冲型干扰;同时将动态阈值、数字滤波及相位开窗等抗干扰技术融合到在线监测系统中,综合去除各种现场干扰。通过多次实践应用验证了系统监测的有效性及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