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综合设计基础课是联系基础课和专业设计课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课题的设计是综合设计基础教学的关键,课题设计应当有利于开启学生如何学习工业设计的心智及兴趣;既要保存优秀的传统课题,又要适当地调整和设计新课题以适应因技术的进步、新设计观念、教学条件、学生背景等带来变化的要求;课题设计既要有形而上的思考又要有形而下的"接地气".基于此从四个方面对课题设计进行了探讨:有利于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形态设计理念,有利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设计基础课是联系基础课和专业设计课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课题的设计是综合设计基础教学的关键,课题设计应当有利于开启学生如何学习工业设计的心智及兴趣;既要保存优秀的传统课题,又要适当地调整和设计新课题以适应因技术的进步、新设计观念、教学条件、学生背景等带来变化的要求;课题设计既要有形而上的思考又要有形而下的"接地气".基于此从四个方面对课题设计进行了探讨:有利于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形态设计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态感觉和技术感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研究立体形态的兴趣,以及课题设计的系统性等.
其他文献
笔者对比分析了台湾设计教育基础课程教学方式的特点,认为两种设计基础教育教学方式会造成学生在设计初期建立起相当不同的心智模型,两种教学方式各有其优缺点,并认为课堂发表与评论、小班制教学、教师背景差异化与感性与理性训练并重可以继续沿用。
以国际象棋棋子的造型为途径,训练学生们通过形态来表达意义,这样的课程肇始于德国斯图加特美术学院雷曼教授的设计基础教学体系.雷曼教授的"推、拉、转"练习,旨在找到产品形态与人的行为之间清晰的对应关系,即不通过说明书(语言的或图示的),而是通过三维的产品形态即可获知正确的操作.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使得学生理解形态的语意,生成一套语法规则,“兵”创造元素之间的关系,在关系中制造意义。这是本课程的最大难点
国际工业设计协会2015年最新工业设计定义及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对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社会对于设计人才的需求也从过去对具备基础设计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逐渐升级为对具备多样化知识结构和适应社会、经济、科技等综合环境的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设计管理》课程作为一门集市场、品牌战略、设计流程、设计组织、设计项目、客户以及其他专业知识与设计相交叉融合的课程,是培养具备综合素质设计专业人才
把符号学理论引入到茶家具设计中,以符号学为指导进行产品设计及创新,利用语用学、语义学、语构学理论知识,结合人机工程学与设计心理学,将用户需求转变为具体设计要素,探索具有可实现性和实践指导意义的茶家具设计方法,以期将传统茶文化更广泛地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相契合,设计出既满足当代人心理诉求和饮茶习惯,又具有文化内涵的系列茶家具.并以"水调歌头"系列茶家具设计为例,运用方法模型指导设计实践.
视觉传达或信息传达都有“传达”二字,“传”与“达”即有承上启下的逻辑意义,也有交相辉映、互为因果的意义。视觉的表现大多是图形图像构成,这些图形图像所承载的信息往往也要抽离于具象的抽象。设计中既不能过于具象写实,让人看起来不舒服,一味地服从客观事物,那样会失去设计的意义;也不能过于抽象的表达,完全忽略信息在其中要传达出去的准确性。
本文以服装造型基础课为主题,探讨服装造型的教学思路和造型训练方法.从服装行业的特点入手,培养学生通过直接造型的手段和方法快速吸收专业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课程中关注设计实践中的设计思维,在直接造型中注重材质的特性,结构的合理性,市场的契合度等问题,拓宽学生的思路,多角度实现设计.
"综合造型设计基础教育"的具体课程和教学实践,是一门在不断进化的课程.产品设计不是单纯的解决造型问题,设计需要深层次思考,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工业设计本质的理解,快速准确的传递知识,建立正确的设计观念,从而培养合格的设计师.
从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特点,探索工作室体制下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模式创新,即毕业设计选题、过程指导、评定方法的创新,以期提高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新型复合型人才.
从国内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及问题入手,探索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到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应用策略.针对课程性质和内容的差异性,从课前教学内容编排、课堂教学、课后答疑等教学环节,个性化定制虚拟学习方案,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沉浸感、师生及学生间实时交互性和移情构想性,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从本质上实施艺术设计的素质教育.
色彩基础是设计类本科教学的一门核心基础课.文章以设计色彩的色彩基础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对艺术生源与工科生源的共性与差异性比较,分析提出两套色彩解构教学方法.提出创建公开展示平台,借由公开评价的统计数据作为学生色彩感觉训练作品评价的依据.对未来高年级色彩应用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