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S485的流速智能采集系统

来源 :第十三届全国水利量测技术综合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buj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发了一种基于RS485总线的智能流速采集系统.介绍了系统硬件和软件结构,并基于VB6.0编写软件系统,实现了对物理模型试验流速的智能采集,系统具有自动采集和异常数据报错报警功能,解决了物理模型试验时间长造成人工工作量大的缺点,通过自动上报异常数据,保证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其他文献
河道受种种因素影响可能发生较大变化,丁坝会影响所在位置相关河道的特性,诸如洪水时的河床高度、流速,冲刷坑位置、形态等,因而很难对丁坝的力学稳定性进行理论设计,要预测其变化更为困难.因此,为充分研究丁坝设置地点的特性和丁坝的水力学特性,采用ADCP测量黄河下游不同结构的丁坝在4000m3/s流量级条件下所产生的冲刷坑深度、冲刷范围和流速分布,不仅有利于提高已建丁坝的稳定性,对今后更合理地进行丁坝设计
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水库淤积问题,设计了在库区淤泥清除管道系统上使用的水库自吸式排沙管道吸泥头吸泥浓度控制装置.为了验证此种控制装置的实用效果,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做了水库库区清淤管道排沙系统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管道人口与浆体液面的位置关系,在管道排沙运行时可准确、稳定地控制管道泥沙浓度,达到了管道系统安全、高效、稳定输沙的功能要求.
射流水下驱赶泥沙是清淤作业的方式之一,利用射流冲击河床,使沉积物与水流混合形成潜流,将沉积物带离清淤区域.水下流场分布与潜流层的含沙量变化是分析清淤效果、优化清淤作业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是由于现场作业环境较为复杂,缺乏有效的原型观测技术.通过分析,水下驱赶泥沙可以分为三个观测区域:射流冲刷区、过渡区、输移区.根据不同区域水流特点,利用ADCP、核子测沙仪、清浑水界面探测仪等仪器,结合人工取样等方法,
水电自动化系统中,控制继电器和继电保护器往往都工作在比较恶劣的电磁环境中,会受到各种电磁信号的干扰,严重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干扰信号中,影响较大的是瞬态脉冲干扰.本文从分析瞬态脉冲干扰产生的原因着手,总结了各种瞬态脉冲干扰的特征,提出了一些抑制瞬态脉冲干扰的方法.
介绍了一种基于数字图像处理及PTV测速技术,对浮冰运动进行测量的模拟检测系统.采用工业摄像机,对运动的模拟浮冰进行连帧拍摄,通过边缘提取、轮廓跟踪等图像处理方法获得浮冰的形状参数;根据逐帧的PTV计算,获得浮冰的流速和运动轨迹.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该种方法可以方便有效地、精确地计算浮冰运动相关物理参数,可应用于模型试验中的浮冰运动测量.
通常在采用A40M型红外热像仪测量环境水表面温度时,由于斜交拍摄产生的温度场图像变形导致温度量测误差较大.为了实现高精度大面积水温测量,作者根据红外热像仪成像基本原理提出了图像校正原理和实现方案,开发了水温修正软件,成功地实现了误差修正.为扩大拍摄场景,采用斜拍图像,利用空间中已知4点坐标进行图像正视校正,得到环境水温度场的正视图;利用高精度温度传感器测量标定点温度,根据传感器温度与红外热像仪测得
地形数据是"模型黄河"动床实体模型试验的重要参数之一,快速、精确地获取地形数据对于规模庞大的"模型黄河"试验意义重大.本文介绍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工作原理,介绍了该技术在"模型黄河"动床实体模型试验中的应用,指出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动床实体模型试验地形测量应用中的不足,给出了基于扫描结果的二次开发建议,结论有益于指导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动床实体模型试验中的深入应用.
海底管道的S型铺设是深水管道铺设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深水管道铺设的发展趋势,而深水托管架作为其中的关键设备之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设计中采用的有限元方法模型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且由于简化方法和单元选择不同,计算结果也并不唯一;托管架杆件受力分布情况无法准确确定,给工作生产带来了安全风险.本文将基于S型管道铺设的特点,总结归纳出其中影响铺设的因素,针对设计中的关键要素建立一套监测系
大型复杂机构的运动模拟和振动规律的测试一直是室内试验一个难点.结合国内首次开展的深水S型中尺度托管架半实物仿真模型试验,本文对铺管船-托管架-管道大系统模型试验的测试系统进行了设计,详细讨论了试验所采用的多种测式技术,并给出典型测试结果.研究表明:半实物仿真试验及测试技术对于铺管船-托管架-管道大系统室内机构试验有效可行,其结果可直接应用于深海铺管工程,而所提出的测试方法对于管道铺设作业现场监测同
本文介绍了基于数控雕刻机的河工模型断面板自动加工系统,采用了优化的排序算法使一块模板上能加工尽可能多的断面板,节省了板材,降低了使用成本;系统使用高效率和高精度的数控雕刻机进行断面板的加工,保证了加工质量;利用数控加工中的刀具补偿,提高了加工精度;系统具有网络化结构,实现了远程控制,提高了使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