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患儿,男性,12岁,因颈部、躯干、四肢疣状斑块12年,于2017年7月来院就诊.患儿自出生7天后,无明显诱因躯干部位出现红斑、丘疹,未予处理,随着年龄增大皮损不断增多、增厚,逐渐累及全身,有异味,患儿自觉瘙痒.患儿为第一胎,足月顺产,无先天性发育畸形.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病史.经诊断为:泛发性疵状痣。其治疗用阿维A口服(10mg bid)组胺药口服等对症处理,治疗后皮损变薄,患者目前随访中
【机 构】
: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东广州510120
【出 处】
:
广东省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2017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儿,男性,12岁,因颈部、躯干、四肢疣状斑块12年,于2017年7月来院就诊.患儿自出生7天后,无明显诱因躯干部位出现红斑、丘疹,未予处理,随着年龄增大皮损不断增多、增厚,逐渐累及全身,有异味,患儿自觉瘙痒.患儿为第一胎,足月顺产,无先天性发育畸形.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病史.经诊断为:泛发性疵状痣。其治疗用阿维A口服(10mg bid)组胺药口服等对症处理,治疗后皮损变薄,患者目前随访中。
其他文献
临床面临的问题严重的流行病学形势,产生的并发症.近十年的分歧,病名.支原体是否为性病病原体?临床依据?是否与临床症状体征相关?(50%无症状)是否与后果相关(并发症)(多数找不到病原学证据)是否由免疫病里引起?实验依据?病原菌的直接致病,间接致病-免疫病理?但为什么疫苗效果不好反而致病?动物模实验和动物模型致病与否与机体免疫状态有关?本研究人病原体的致病性:与病原体型别、毒力有关。与不同个体免疫状
目的:观察308nm准分子光联合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治疗结节性痒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95例结节性痒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47例)予依匹斯汀胶囊2粒/日口服,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3/日封包治疗.观察组患者(48例)在对照组患者处理的基础上予308nm准分子光每3天照射1次.2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2.92%)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40.43%
皮肤鳞状细胞癌(SCC)是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机制涉及紫外线辐射(UVR)暴露,遗传倾向(遗传易感性)和免疫抑制.UVR已经被IARC(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分类为I类致癌物,足以引起和促进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它是SCC的最重要的环境危险因素,能引起DNA损伤,导致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畸变和诱导免疫耐受以及肿瘤微环境的改变.此外,机体对紫外线造成的光损伤又有多种抵抗途径.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L)-36α对银屑病样小鼠皮损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以探讨IL-36α在银屑病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模型组以及实验组.采用PASI评分观察银屑病样小鼠皮损动态变化;光镜下观察皮损组织形态学变化,并测量表皮层厚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技术、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小鼠皮肤组织样本中VEGF的表达
原发性弥漫性大B淋巴细胞瘤(腿型)是一种少见的中高度恶性结外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临床表现为腿部浸润性结节或斑块,进展迅速,可以发生破溃.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全层肿瘤细胞团块浸润,以单一的大B淋巴细胞为主,细胞异型明显.免疫组化表现为B细胞表型,CD20+,CD79a+;Bcl-2阳性,CD10、Bcl-6阴性,Ki67>80%.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化疗21天一个疗程,连续6个疗程效果肯定.本文两例治
目的:探讨中医药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总体生存率的影响以及分析预后相关影响因素,为今后优化SLE治疗方案,降低病死率提供一些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患者进行追踪随访,获得总体生存率,并对部分患者的住院信息进行详细采集,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影响SLE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589例SLE患者5年、10年、15年、20年生存率分别为97%、94%、90%、87%.2.有医疗保险、心律
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表皮良性增生物.中医认为本病多为风热血燥,肝气郁结,致使气血凝滞,肝失所养所致,当以清热活血,消瘀散结为治。
目的:为探讨孕妇梅毒妊娠不同阶段驱梅干预对产前血清非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及新生儿血清阳性率的影响差异.方法:结构式问卷收集登记妊娠保健筛查梅毒血清抗体阳性等孕产妇,按照首次筛查并诊断梅毒的时间,分为妊娠早中晚给予规范驱梅治疗,围产期监测孕妇、新生儿血清非特异性梅毒抗体.SPSS 17分析数据.结果:共收集梅毒血清阳性孕妇201例,新生儿202例.按照孕妇首次产检血清RPR滴度≤1∶4及≥1∶8
目的:探讨阿维A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难治性中重度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阿维A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12例难治性中重度银屑病患者24周,评估治疗期间治疗效果并监测用药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在24周治疗期内PASI评分逐渐下降(P<0.05),治疗16周时,50%的患者达到PASI75,83.3%达PASI50,观察24周100%患者达PASI50,91.67%患者达PASI7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
病史:患者,女性,48岁,因右下肢、臀部、腰部多发性皮下结节20余年,于2017年7月来院就诊.患者于2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小腿伸侧皮下结节,伴疼痛,疼痛呈阵发性,冬季或遇冷后加剧,未予治疗,皮疹逐渐增多,逐渐累及臀部、腰部,部分皮疹融合成片.7年前曾于当地医院就诊,行皮肤组织病理检查提示“平滑肌瘤”(未见检查结果报告单),予口服“硝苯地平、阿司匹林”等药物后,疼痛可缓解.既往史:患者10年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