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捣法是一种特殊手法,将针尖刺到穴位的深部甚至骨面进行提、捣,发挥疏通经络、祛除瘀滞的作用。冯军教授临床中采用以捣法为主的针刺手法治疗颈项部疼痛,例如颈椎病和枕神经痛,取得显著疗效。
【机 构】
: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康复科,广东518034
【出 处】
: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科学技术协作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016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捣法是一种特殊手法,将针尖刺到穴位的深部甚至骨面进行提、捣,发挥疏通经络、祛除瘀滞的作用。冯军教授临床中采用以捣法为主的针刺手法治疗颈项部疼痛,例如颈椎病和枕神经痛,取得显著疗效。
其他文献
目的:对比穴位注射与口服消炎止咳胶囊治疗久咳的临床疗效,总结久咳患者护理体会.方法:将60例符合久咳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穴位注射治疗)和对照组(口服消炎止咳胶囊治疗)各30例,每天治疗一次,3天为1个疗程,一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在总有效率、痊愈及显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治疗久咳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疗效显著,值得在临
探讨激光散斑能否作为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评价指标.方法:对纳入标准的43例面瘫患者分别在针刺前后进行H-B量表及面部激光散斑检测,分析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面部血流灌注量.结果:1、治疗前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对比,=2.50,P<0.0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2、治疗前健患侧面部平均血流灌注量比为1.13±0.10.,治疗后为1.07±0.09,P<0.0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3、H
目的:观察电针、温针结合静滴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治疗组采用电针、温针结合静滴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电针、温针治疗,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均连续治疗1-2个疗程.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各项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优于
目的:探索针刺大陵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8例,对组组42例,对照组膝关节局部选用患侧内外膝眼、阳陵泉、梁丘、血海、膝阳关等穴位针刺,治疗组是在对照组针刺选穴基础上,加用针刺健侧大陵穴,每日针刺1次,共治疗10次.结果:治疗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为83.15±3.56,而对照组为75.24±3.78;其临床疗效是治疗组显效24例,有
目的:观察针刺加耳穴贴压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加耳穴贴压,对照组采用单纯刺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针刺加耳穴贴压)总有效率82.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加耳穴贴压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具有良效.
针灸有着悠久的历史,是通过实践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的一学科,在治疗未病方面有着非常高的应用价值,疗效独特,特别是穴位贴敷、艾灸等无创痛治疗方法优势显著,对针灸在治未病方面的机制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重点对近几年未病治疗过程中针灸治疗的作用机理和临床经验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促进未病治疗中针灸的应用,使针灸治疗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目的:观察毫火针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取阳陵泉、足三里、夹脊等穴,采用毫火针针刺留针治疗;对照组采用毫针针刺上述穴位和TDP照射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一次.采用简化麦吉尔疼痛量表(简化MPQ)为观察指标来评价疗效,治疗20次后观察各组治疗MPS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愈显率为77.8%(28/36),优于对照组的30.6
目的:观察毫火针点刺配合雷火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将20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例,采用毫火针点刺配合雷火灸治疗;对照组10例,采用口服苯妥英钠片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7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痊愈3例,好转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60%.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毫火针点刺配合雷火灸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理论,其中针灸在“治未病”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备受历代医家的推崇。本文通过探讨针灸“治未病”的思想内涵以及针灸“治未病”的机理来突出针灸在“治未病”思想中的重要性,体现针灸的临床价值。“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新愈防复”为“治未病”思想的三层意义;针灸治未病,就是在经络理论的基础上,将人体视为一个与自然界密切相关的有机整体,通过在适当的时候选用相应的腧穴,运用相宜
探讨督脉铺姜灸的操作要点,以及临床运用。在施灸的过程,随时观察皮肤温度,当皮温过高时,通过纱布及不锈钢网调节温度,可有效避免烫伤皮肤,有利于临床推广。督脉铺姜灸运用生姜和艾绒相结合,可加大温通经脉,散寒祛瘀的功效,临床运用中特别适合寒湿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