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分散法降低中药制剂原料吸湿性机理初步探索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剂分会、世界中联中药药剂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年会暨“龙津杯”中药制剂创新与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qsams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数学模型模拟中药制剂原料的吸湿过程、X射线衍射等方法,以北豆根总生物碱为模型药物研究中药制剂原料经相分散法防潮前后理化性质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经相分散法处理后,中药制剂原料以细小的晶粒分散于辅料中形成了类似骨架型的结构。水分必须对防潮材料的骨架结构溶蚀的基础上才能被制剂吸收。
其他文献
角膜透过是难溶性大分子药物眼部吸收的屏障,提高该类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眼部给药系统建立的难点。本课题设计新型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物修饰难溶性成分脂质体,以姜黄素(Cur)为模型药物,通过自制的阳离子高分子修饰材料三甲基壳聚糖(17MC),制备TMC修饰脂质体(TMC-Cur-LS),TMC-Cur-LS一方面通过黏膜黏附作用,改善药物在角膜前的消除行为,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另一方面打开角膜上皮细胞间紧密
目的:研究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柚皮苷后酶解制备柚皮素的转化效率。方法:采用逐步滴加法制备柚皮苷-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并利用蜗牛酶将其水解制备柚皮素,以转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pH、温度、反应时间、酶用量及底物浓度对转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其制备工艺;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验证柚皮苷是否被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采用1H-NMR,13C-NMR鉴定水解产物。结果:柚皮苷-羟丙基-β-
目的:研究阿霉素-槲皮素复方脂质体(DQ-Lip)的制备工艺。方法:以氢化大豆磷脂(HSPC)和胆固醇(CH)为膜材,薄膜超声结合硫酸铵梯度法制备DQ-Lip。单因素考察药脂比、硫酸铵浓度和孵育温度,优化处方工艺,超速离心后HPLC测定脂质体中DOX与OUE的包封率;动态光散射粒径仪及透射电镜测定脂质体粒径及形态。结果:优化处方工艺为OUE:HSPC=1:20mol/mol,DOX:HSPC=1:
目的:探索乙基纤维素(EC)作为骨架缓释片时,不同处方、工艺对水溶性药物释放的影响。方法:以紫外分光光度法为检测方法、以累积释放度为检测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各因素对水溶性模型药物维拉帕米EC骨架缓释片中药物释放的影响。结果:制备方法、EC用量以及与主药比例、片剂硬度、片剂比表面积、EC黏度、EC粒径、EC生产厂家等因素均对药物的释放有明显影响,在本试验中润湿剂用量的影响可以忽略。结论:本文总
目的:优化辣椒碱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的制备工艺。方法:以热溶剂-高压均质法制备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以平均粒径,多分散性,包封率及总评“归一值”法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考察均质压力、均质时间、剪切转速3因素对制备工艺的影响,对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和二项式拟合,采用效应面法优选最佳条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从复相关系数上看,指标OD值二项式拟合方程均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以优化条件制备
目的:制备鸦胆子油微囊-原位凝胶,并探讨其体外释药性能。方法:以复凝聚法制备鸦胆子油微囊,并将微囊载于泊洛沙姆407形成的原位凝胶中,采用无膜溶出模型考察其体外溶蚀及释放情况。结果:制得的微囊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89.399μm,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94.5%~97.4%(n=3)和48.3%~52.6%(n=3);加入微囊后泊洛沙姆407凝胶的相变温度提高了6℃左右,微囊.原位凝胶的体外释药符合
目的: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复乳化法制备PNS-NP,研究其理化性质。方法:根据星点设计安排实验,用二项式拟合建立指标与因素间的数学关系,效应面法预测最佳工艺条件。测定PNS-NP的粒径、Zeta电位、体外释放度及稳定性,采用DSC、IR和XRD对PNS-NP及各辅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采用优化条件制备的PNS-NP与物理混合物相比在DSC、IR、XRD等上有显著差异,体外释放具有明显的缓释效应。
目的:优选消炎镇痛巴布剂制备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考察粘着剂、保湿剂、加入顺序的基础上,采用正交优选出消炎镇痛巴布剂基质配比。结果:优选最佳基质配比为明胶:卡波姆:PVA:CMC-Na:甘油/丙二醇=3:0.4:1.8:0.8:8。结论:按优选最佳条件制得了质量合格的消炎镇痛巴布剂。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丹参精华护肤乳膏的制备工艺。方法:经预试验,以耐寒试验、耐热试验、离心试验、涂展性为评价指标加权评分筛选出较优基质处方,后采用正交试验,对乳化温度、乳化时间、加药百分比三因素进行考察。结果:最佳基质处方为:硬脂酸30g,白凡士林30g,十八醇30g,液体石蜡45g,吐温8022g,司盘808g,甘油50g,纯水125ml;最佳制备工艺为:取油相、水相于烧杯中,加入3%的丹参提
目的:研究不同交联聚维酮性质及其在中药中应用的差异性。方法:选取4种国产交联聚维酮和3种进口交联聚维酮,对其粒子形态、流动性、溶胀性、吸水速度常数、比表面积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不同交联聚维酮在粉体学性质和功能性参数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国产交联聚维酮性能有待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