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式电化学反应器中网状电极传质强化的实验和数值模拟

来源 :第2届国际有机电化学与工业研讨会暨第12届全国有机电化学与工业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yingxiangsu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电极表面的电荷转移而产生非均相接触反应的电化学过程,具有许多特点,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电化学反应过程优化的主要策略之一是通过传质控制使电化学反应器获得更高的转化率和电流密度。因此,对电化学反应器进行传质性能的研究是必要的。传质性能的提高主要是通过增强电解液扰动,或者改变操作参数,以降低或消除电极表面的水力边界层来实现的。本文研究了拉伸网状电极对管式平行电极反应器传质速率的影响,建立了平板和网状电极的无因次传质关系式。并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模拟了电解反应器中的液体流动,解释了传质提高的原因。
其他文献
在认真研究双极注入型功率半导体器件通态特性的基础上,结合装置整机厂的并联技术经验,从器件角度,提出了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直接均流技术,这一技术已得到了成功验证。
本文阐述了PWM整流技术引入串级调速的背景和意义,并对其拓扑结构和原理做了分析和介绍。在此基础上,对PWM整流技术提高串级调速功率因数的调节原理做了分析。最后给出了仿真及相关结论
太阳能发电无论并网或离网应用,大部分用电设备需要单相220V交流电源,需要将蓄电池或光伏电池输出的低压转化为高压,由于输入电流等级较大,而维持较高效率条件下,这种单级DC-DC变换器的功率上限一般不超过500W。鉴于此,基于平面变压器、次级软开关技术和CA3524控制器,设计满载效率85%的单级推挽逆变-全桥整流的12V-220V DC-DC变换器单元,并设计两级并联方案,实现输出功率1.0kW,
针对传统硬开关电路效率较低的缺点,本文在众多软开关技术中对一种新型的LLC谐振半桥软开关电路进行了研究。详细分析了其电路工作原理和稳态特性,对其软开关的条件进行了分析,分析了电路参数对电路特性的影响,并总结出了相应的参数设计方法,研究了电路中磁性元件的集成方法,最后通过实际电路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基于LLC谐振的DC/DC变换器能实现原边开关管零电压导通,副边整流管零电压关断,提高了电源工
介绍了超级电容器的经典RC模型,详细分析了双向DC-DC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双向buck-boost电路,电流电压双闭环PI控制策略,实现了超级电容器的充放电控制,抑制了直流母线电压波动,并通过PSIM软件对该储能系统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该储能系统和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研究了用于全固态高压RSD脉冲电源充电用恒流充电电源,推导了串联谐振软开关充电机理,并着重分析了实际电路中影响输出电流值的主要因素。在充电电压值和线形度的控制方面采用高温度稳定性的取样电阻和线性光偶隔离反馈,提高充电电压的幅值精度。基于DSP数字控制器的实验波形验证了CCPS电源在260ms内将47μF电容库充电到1.6kV,电压线性度好,谐振槽全程软开关工作,保证了电源的效率和可靠性。最后给出基
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由于具有能够变速恒频运行的能力、变流器容量小、系统效率高等优点成为了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风力发电系统,尤其适用于大容量的场合。本文针对采用三电平变流器构成的中压大容量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提出了一种空间矢量滞环电流控制的方法,提高了系统的低电压穿越性能。
在一个已研制成功的电触发4H-SiC晶闸管的结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模拟研究了在取消门极触发电路的情况下,其正向阻断电压随光照条件的变化,从而探讨其实现光控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为使该器件实现光触发,须使用波长不长于350mm光源,最低触发光强度随其正向阻断电压的升高而减小。对一个正向额定阻断电压为780V的器件,其触发光强须不小于50μW/cm2。对光照门极的直接光触发方式和用光电二极管的光电流触发
阴丹士林染料作为还原染料,在市场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其在水溶液中溶解度低,但在碱液和还原剂的作用下可还原成可溶的隐色体。该隐色体渗透到纤维表面后,被重新氧化成不溶的氧化态,从而固着在织物上,达到染色的效果。还原过程中,所需要的还原剂用量大,染色工艺复杂,并且产生大量的含硫废水,既不环保也没有经济效益。所以从生态学上考虑,用电化学方法取代对环境不友好的传统工艺。电化学方法分直接和间接电化学还原。采用直
设计合成了分子内带有四个TPrA取代基团和一个羧基活性基团的三联吡啶钌标记物V,分别与分子内带有一个、二个TPrA取代基以及没有任何取代基的参照物Ru(bpy)32+进行对比,研究它们在不同电极上的分子内、分子间、以及分子内和分子间协同作用下的ECL。结果表明,单纯分子内相互作用的ECL 随着分子内TPrA取代基团数量增多而明显增强,而在三丙胺外加碱存在下的分子内与分子间协同作用的共反应体系中,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