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智能快速输液输血装置测控系统的研制

来源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暨2010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_lww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控制性快速补液是挽救交通事故、各种灾害等外伤和失血、脱水性休克病人生命的重要院前急救措施。当前真正适用于院前急救液体复苏、依靠电池供电即可使用较长时间的便携式智能快速输液输血装置在国内尚属空白。为提供一种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的院前急救快速静脉补液治疗方式,设计了一种智能的快速输液输血装置的测控系统,实现了微电机的比例积分硬件电路控制,以及对气泡和阻塞的安全监控,并对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和调试,使其完全能够满足院前急救控制性快速补液的需要。
其他文献
研究纳米银凝胶在兔体内的吸收和分布情况,以了解纳米银凝胶中的纳米银是否具有在体内迁移和蓄积的特性。将成年新西兰雌兔经阴道注入纳米银凝胶,采用5倍临床给药剂量(0.58 g/kg·d),连续给药6天后,在预定时间点解剖动物并取肝、肾、脾、子宫、阴道等主要组织器官,利用超高压微波消解系统消解并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Ag含量。结果显示,给药组在给药6天后的8小时,纳米银在各组织器官中的银含量达到高峰,与对
为了使电阻抗扫描(Electrical impedance scanning,EIS)系统中设备与计算机间能够进行USB 数据传输与控制,以基于ARM7和PDIUSBD12的嵌入式USB 主控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并开发了相应的设备固件程序、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同时,从上位机端设备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角度对系统的USB模块的错误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了解决方法,提高了系统数据传输的健壮性。结果表明,
目的:分析某市慢性病危险因素问卷调查数据,评估当地农业人群的基本健康状况。方法:以数据挖掘为分析手段,将慢性病的可能诱发因素作为规则前项,慢性病作为规则后项,采用广义规则归纳算法挖掘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数据挖掘得到的关联规则中,有无慢性病是规则后项,对于健康人群(无慢性病史),规则中的前项包括:无被动吸烟、收缩压<128.5、腰围<83.875、臀围<82.750,支持度为7.89~23.83,置
电阻抗断层成像(EIT)作为一种辅助成像技术,展示了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在改进和完善现有EIT 系统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一些测试工作,包括一维电阻抗数据的采集、简单处理、显示和存放。完成这一系列任务的前提是精确的采样时间精度。Windows系统提供了不同精度的定时器,通过Visual C++平台,分别采用多媒体定时器和Timer控件实现了测试软件所要求的任务并进行了比较。结论:采用多媒体定时器可以完
不同形状截面支架的流动阻力对于颅内动脉瘤中血液的流入和流出是有一定影响的。区别于传统的圆形截面裸支架,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截面的裸支架---三角形截面裸支架,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探讨这种三角形截面裸支架对于治疗颅内动脉瘤是否具有较好的效果。针对同一梭形颅内动脉瘤理想模型,在一个模型中植入三角形截面裸支架,另一个模型则不植入支架,并设置了同样的边界条件进而加以计算。利用流固耦合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壁面压力和
电化学传感器具备灵敏、快速、简便等优越性而在生物医学检测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葡萄糖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小分子,其定量检测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目前,基于葡萄糖氧化酶的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研究较多,但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方面存在不足。无酶型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则可克服上述缺陷,因而备受关注。本文利用电化学沉积技术在铜电极表面制备出纳米铜颗粒,系统研究了葡萄糖在纳米Cu表面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纳米Cu对葡萄糖的氧
苋菜红在我国是一种允许添加到食品中的合成色素,但当其含量超标时会产生致畸、致癌等重大疾病。因此建立食品中苋菜红的快速、灵敏检测新方法十分重要。目前苋菜红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光度法、毛细管电泳和极谱法。本文制备了一种多壁碳纳米管(MWNT)薄膜修饰电极,电化学实验表明苋菜红在碳纳米管薄膜表面出现一个高灵敏的氧化峰,且与其浓度线性相关。优化了检测条件,建立了一种测定食品中苋菜红的新电化学方
目的:为了改善植入式葡萄糖传感器在体生物相容性较差的缺点,制备了壳聚糖膜并对其进行组织相容性研究,为其在传感器的植入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制备了壳聚糖膜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通过植入到大鼠皮下研究其生物降解性,与常用的传感器材料Nafion膜植入到肌肉内,比较其组织相容性。结果:壳聚糖膜的厚度、溶胀率、表观密度等可以通过浓度、铸膜液体积来控制;壳聚糖膜在皮下的炎症反应较肌肉植入重,能生物降
血流动力学是研究血液变形和流动的科学,对人类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度病灶性提示血流动力学与动脉疾病,如动脉内膜增生、动脉瘤等密切相关。同时,血流动力学与心血管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的长期有效性直接相关,所以在心血管的手规划规划中也必须同时考虑血流动力学因素,以避免动脉粥硬化危险性的流动力学,如低壁面切应力、高壁面切应力梯度、回流等。同样的原理,从优化血流动力学的角度出发,还可以创新血液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较强的病灶性,主要发生在动脉血管的弯曲和分叉处。尽管其形成机理目前尚不清楚,但已有研究表明其发生和发展与局部的血流动力学环境具有密切关系。动脉旁路移植和支架介入治疗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两类主要手术方法,但是术后的再狭窄一直是影响其疗效的重要因素。为此,人们试图通过改变局部的血流动力学环境来达到延缓和降低术后再狭窄的目的,并因此开展了大量研究。本文主要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