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龙硿洞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龙康村,距龙岩市区48km,交通十分便捷.洞穴入口地理座标为北纬25°12′34.9″,东经117°15′06.8″,海拔高程602m.龙硿洞发现于唐朝,并留有明朝崇祯年间石刻.近几年在龙硿洞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石钻、疑似石刀粗胚、石球、夹砂印纹陶碎片等①说明,洞内早就有百越先民生活和居住.龙硿洞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97﹪,洞顶石灰岩山上长有百年大树和珍稀孑遗植物桫椤树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福建省龙岩讪新罗区旅游领导小组,龙岩,3640
【出 处】
:
全国地貌与第四纪学术会议暨丹霞地貌研讨会、海峡两岸地貌与环境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硿洞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龙康村,距龙岩市区48km,交通十分便捷.洞穴入口地理座标为北纬25°12′34.9″,东经117°15′06.8″,海拔高程602m.龙硿洞发现于唐朝,并留有明朝崇祯年间石刻.近几年在龙硿洞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石钻、疑似石刀粗胚、石球、夹砂印纹陶碎片等①说明,洞内早就有百越先民生活和居住.龙硿洞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97﹪,洞顶石灰岩山上长有百年大树和珍稀孑遗植物桫椤树.最近,北京林业大学科研组监测,龙硿洞外和洞内的负氧离子分别为860个/cm3和640000个/cm3,远远高出龙岩市中心负氧离子4400个/cm3.龙硿洞具有优美的风景旅游资源,很高的科学价值,极优的生态环境,深远的文化渊源,现龙硿洞既是福建省级风景名胜区,重要的龙岩国家森林公园的组成部分和我国华东著名风景旅游洞穴.现年接待游客能力达到20~30万人,是龙岩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品牌.本文通过阐述龙硿洞的自然地理和景观特征,论述龙硿洞发育机理及其形成的新模式.
其他文献
海拔1545米的泰山是位于华北平原东部的泰山山脉的主峰。这座山不仅被称作五岳中的东岳,而且还居五岳之首。从汉代起,泰山被看成是主管人间生死的山,特别是到了后汉时期,人们认为泰山是泰山府君管辖冥府的所在,是死后灵魂归属的地方。此后泰山和黄河、北斗一起,被作为壮大和永久性的象征而一直被人们所崇尚。并且是国家举行祈愿农业丰收,退治干旱、洪水等祭祀仪式的地方。 那么泰山确切的是从什么时候,以什么缘由被尊崇
1960年,济南市博物馆自济南市历下委托店购入一批古代封泥,计397枚,时代自战国、秦至两汉。最近,我们在整理拓印中经过初步对照研究后发现,此批封泥的部分曾先后著录于罗振玉《齐鲁封泥集存》和周明泰《再续封泥考略》。然而,自两书出版后这批封泥如何被历下委托店所购得以及其间的流传过程,虽经多方了解也未能搞清。今首择其中涉及汉代齐国的封泥,结合汉代中央官制制度试以考释,以供学者深入研究。
在西汉的铜镜铭文中,有些文字或明或暗地反映出一些史实,过去把它们一概说成是反映相思之情和企求富贵享乐之义是不妥的;究其原因,大概是没有考虑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使用了隐语的缘故。因为我们将铭文与其初现时的社会背景加以对照会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这种关系就像影与形一样,从某个侧面反映出当时人基于对所处环境的感受、进行的斗争及其精神状态,从中可以看到西汉历史的某个片段。当然,要想从中获得重大线索,
广东蕴藏着大量的埋藏古树,这些古树大都已在地下埋藏数千年甚至上万年.有些地方分布十分密集,在100m2面积里即可挖掘到数十棵,并有上、中、下3层,呈连续性埋藏.有些地方则零散分布.大致可分为洼地埋藏型和河床埋藏型.洼地埋藏的多数属密集分布型,河床埋藏的皆为零散分布[1].研究这些不同时段的埋藏古树,可以获得不同时期高分辨率的环境变化信息.本文介绍了广东埋藏古树反映的气候与环境变化.
新疆和田地处偏远的塔里木盆地西南边缘,为改变当地交通状况,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交通厅拟建沿着和田河绿色走廊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和田-阿拉尔公路.本文结合和田河绿色走廊周边风沙环境的实际情况,初步探讨拟建公路东线方案公路沿线风沙危害特征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通常把海岸线的长度作为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拥有海岸线资源多少的一个重要指标.当说到中国资源丰富时,通常会有这样的描述"中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大陆海岸线长度达18400km".但实际上海岸线的长度随测尺长度的变化而变化[1~6].这就为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利用海岸线这个特点与性质,充分发挥海岸线的利用潜力的问题[5].然而,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很少有人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目前地表过程、地壳运动与气候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已引起众多学科的兴趣[1~3].由于河流下切基岩的能力影响着地貌演化、块体搬运以及沉积等方面的速率,所以针对河流系统的行为研究便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4,5].祁连山系作为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界,其东段又是东亚季风的边缘地带,第四纪期间不仅构造活动强烈,气候变化也异常显著.对该区河流阶地系统进行详细的研究,将有利于揭示青藏高原的隆升历史以及全球或区域的气
点苍山位于横断山脉东南端,东经99°57′~100°12′,北纬25°34′~26°00′,为耸立于洱海之西的断块山地,南北长33km,东西宽19~21km.山体主要由元古界苍山群变质岩系(片麻岩、大理岩等)组成,最高峰马龙峰海拔高度4122m,苍山十九峰大多在3500m以上.在地貌垂直分带划分上,从上到下可以划分冰川冰缘作用带、流水作用带和湖泊作用带.但大理冰期时和现代的情况有明显的不同,大理冰
旅游设施的建设和游客的涌入,洞穴水文地质条件和表层喀斯特特征的改变,往往导致洞穴环境的巨大变异,碳酸钙景观强烈风化,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严重受挫.目前,许多学者为保护洞穴环境和碳酸钙景观,进行了大量研究和试验工作,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1~3].本文讨论了改善表层喀斯特水文地质特征和洞穴环境,恢复洞穴碳酸钙景观的水文地球化学试验.
冷区岩石风化机制研究的重点是温度波动及其导致的各种物理化学变化[1].监测气温的日变化是研究岩石温度变化的重要基础,也是进行冷生风化模拟的重要条件[2,3],但研究表明岩石温度的变化往往有别于气温[4~6].当增加低温强度对岩石冷生风化不再具有明显效果时[7],强调温度变率的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一些野外观测[8]和模拟实验[9]对环境和岩石温度进行了研究,发现温度变率对岩石的冷生风化,特别是对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