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在震害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暨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xce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遥感技术在防震减灾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总结、归纳后,提出了根据遥感技术建立震害评估4级模块的设想,充分发挥遥感技术的特点,提高震害评估的效率与精度,为抗震救灾做出应有的贡献.
其他文献
目前对甘孜-玉树断裂的研究结果仍存在一定分歧,但综合前人结果和利用GPS数据得到的各断裂现今错动速率,仍能获得甘孜-玉树-鲜水河断裂带分段活动的大致特征,即断裂左旋走滑速率由东向西逐段减小。甘孜-玉树断裂则在两者之间起形变转换作用,左旋走滑速率相对鲜水河断裂有所降低,部分地壳缩短通过断裂的逆冲活动吸收。由此可见,甘孜-玉树断裂带对于认识整个青藏高原的变形发展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首先系统分析了介质的横向差异对不同类型地震同震和震后形变的影响,并计算并分析了龙门山断裂两侧介质的物性差异对汶川地震同震和震后形变的影响。
本文研究了电法测井在复杂条件下(如井间测量、井眼的影响、倾斜井情形、地形起伏等)的三维有限元模拟,针对测井正演模拟中需要考虑的一些因素,提出了几种不同的网格化方式,利用结构化网格技术或非结构化网格技术将计算区域离散成四面体或平行五面体单元;对任意四面体单元和平行五面体单元进行单元分析,利用仿射坐标变换将全局坐标映射到局部坐标,给出了平行五面体单元精确的单元积分公式;对离散后形成的大型稀疏线性方程组
物理模拟的初步结果表明,改进的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系统可以为电磁信号传播特征的研究提供一种途径,并可能为电磁观测资料的解释提供室内实验的依据。但在模拟实验中也面临部分具体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例如,物理模拟本身要求满足相似性原理以保证模拟结果的有效性,目前采用的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的效率仅在较高频率的电磁信号下可基本满足物理模拟有效性的要求,但对实际观测中更令人感兴趣的低频地震电磁信号的模拟研究,要求仪
本文通过计算,结果发现:H2在a,b,c三个不同的方向状态最稳定时的位置分别为(0.75、0.5、0.5) ,(0.5,0.63,0.5)和(O.5,0.5,0.68),带隙分别为0.942eV,1.007eV和0.693eV,体系总能量分别为-7513. 814eV,-7513. 922eV和-7513.560eV,可见H以自由质子的形式存在于镁橄榄石中将会极大的改变其电学性质,这与Wang等认
本研究采用大地电磁测深技术监测库区水加卸载过程的地下电阻率的变化及与地震事件特征的关系,研究水库地震孕震环境,获得库区深部地下电导率随库水加卸载及渗透过程变化过程.对全部测量数据资料采用Robust方法进行处理,获得了龙滩库区全部观测资料的稳定视电阻率曲线。交必屯测点资料显示,南北和东西方向的视电阻率曲线形态差异较大。该测点位于南北方向偏长的紧靠水库区域山梁的一背斜构造区内。交必屯测点测量结果也显
本研究的重点是青藏高原东边缘附近的地震活动构造区的断裂(带)和它们的深部状况,研究区位于川滇边界活动带,东部地震发生的次数比较多,震级也较大,此地震多发区即为马边地震带.由于马边地震带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与我国其他强震带相比,对它的了解是不充分的.本研究布设了近东西向、长约135km的美姑—绥江大地电磁剖面,为使观测资料对活动断裂带附近的地质结构有较好的约束,平均测点间距约为1.5km.根据剖面
采用Robust估计、远参考道、人工功率谱挑选、阻抗张量分解等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进行了数据处理。处理结果表明,采用远参考处理与人工功率谱挑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处理具有较好的去噪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数据质量。Groom-Bailey阻抗分解结果显示,研究区域构造走向为南东135°,根据阻抗张量分解的结果以及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剖面所在区域地下可以近似看成二维构造,反演计算采用二维非线性共扼梯度反演算法
本文通过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HHT变换方法同样适用于分析非平稳的电磁信号:每一阶IMF都有特定的物理意义,能够清楚的得到能量突变点,有很强的时频动态刻画能力,去噪效果显著,提高了原有数据的质量。希尔伯特-黄变换有别于在此之前的任何一种时频分析方法,无论从时频分辨率还是其对信号的自适应性都有其独特优势,没有先验基地,不受时频窗的困扰。HHT存在的问题:端点效应,“端点效应”一直是EMD分解的核心问题,
在变形数值模拟中,分别采用了负荷格林函数法和有限元对不同阶段的库区形变进行了数值模拟。两种数值模拟结果与GPS实测值拟合结果显示:蓄水引起形变的库区垂直形变较为显著,水平形变相对较小,最大约在5mm左右;模拟结果和实测结果显示垂直形变的峰值区域及变形量级基本一致,均集中在坝址区、香溪宽谷和巴东地区,库区形变最大值均出现在香溪与长江汇合处,大坝附近区域次之;蓄水后库区变形均随着离库岸距离的增加迅速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