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同化技术在区域数值模式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第六届长三角科技论坛——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ryzhao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对于各种静态分析(如客观分析和三维变分同化等)而言,四维同化能够更好地保持模式各变量之间的动力平衡关系,因而可以提供质量较高的气象数据集或模式初始场。目前主要的四维同化技术有四维变分同化和牛顿松弛逼近同化,由于前者实现的复杂性以及极高的计算要求,因此还未在区域数值模式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牛顿松弛逼近(nudging)同化在之前的MM5中尺度模式就已出现,WRF模式引入该同化技术并对其做了不少的改进工作。本文通过2008年梅雨季内的一次暴雨过程来研究WRF模式中的四维同化技术的应用情况以及不同的同化策略对模拟结果的影响,使用的同化资料包括12小时间隔的高空探测资料以及3小时间隔地面观测资料。结果表明:高空探测资料的同化能够较好地修正天气尺度系统的移动发展速度,从而有效地改进强降雨带的落区位置;湿度观测资料的同化反而降低了强降雨带的降水强度,这是因为同化湿度观测量可能减小近饱和区域内的水汽混合比,从而导致这些区域内的潜热加热减小,对流强度变弱,降水减少;地面观测资料的同化能够对模式行星边界层(PBL)进行修正,通常模式最低层表现得较为明显,向上逐渐减小,而边界层模拟质量对降水至关重要,因此地面观测资料的加入使得模拟降水更加接近于实况。
其他文献
根据上海奉贤地区1987~2008年油菜生育期观测资料以及1960~2008年常规气象资料观测资料,统计和分析了奉贤“菜花节”举办期间(3月26日-4月15日)气候变化特征,特别是2000年以来主
利用1961-2008年(48yr)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首先分析了上海地区雾的变化规律,其中包括上海地区各站各时期年平均雾日数时空分布特征、月际变化、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等特征。在
会议
本文利用上海市闵行区、松江区、南汇区三站近十年雾日的实况资料,统计分析上海地区雾出现的时间分布、季节分布的规律和特点以及雾日温、压、湿、风等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结
会议
本文拟用江苏省12个站点1960-2000年的降水逐日资料,利用Z指数计算了各站历年春、夏、秋、冬四季的Z值,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适合本地区春、夏、秋、冬四季的早涝等级的标准.再
本文针对日本MTSAT1R和我国FY-2C气象卫星遥感图像,分别利用大雾云雾光谱特征分析、分形纹理分析、形态分形分析、平滑度分析等方法实现对雾区的动态检测和提取.利用地面自动
会议
用国家气候中心全球T63海气耦合模式嵌套区域气候模式(RegCM_NCC)对1998—2007年华东地区夏季进行了季节回报试验。结果表明:模式总体能够反映华东地区的温度和降水分布情况,有
会议
利用NCEP/NCAR客观分析资料,对浙江省2009年2月15日~3月7日强连阴雨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表明:乌拉尔山高压脊稳定,脊前不断分裂冷空气东移,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强,是形成此次
通过对2009年冬未春初义乌低温连阴雨天气分析,认为这次连阴雨是在前期有超历史记录回暖天气过程后发生。乌拉尔山附近高度场长时间偏高,而中亚以东地区的高度场长时间异常偏低
会议
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出现大范围持续性雨雪天气过程。江淮流域降水出现类似某些夏季强梅雨期的降水过程。而且,江南的冻雨在历史上属少见。这次大范围冰雪天气过程的成因是由
会议
本文对2008年1月12日至2月2日和2009年2月15日至3月5日长江中下游地区两次冬季连阴雨天气过程低纬环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两次冬季连阴雨天气过程低纬地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