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泻药对于便秘的治疗不可或缺,本文拟对各类泻药的特点及其在便秘诊治中的优化运用进行阐述,力求与同道共同思考、探讨泻药的合理化、规范化运用方案。
关键词:泻药;便秘;中医药
泻药在临床的运用极为广泛,特别是在便秘的治疗中,泻药不可或缺。当然,回顾临床现状,泻药用于治疗便秘的局限性亦甚为明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临床中,因患者自身或非患者因素致使误用甚至滥用泻药的案例并不罕见,鉴于此,本文拟对各类泻药的特点及其在便秘治疗中的运用进行阐述,旨在与同道共同探讨泻药的合理化、规范化运用方案。
1 泻药的分类及其特点
泻药是指能增加肠内水分,促进肠道蠕动,软化粪便或润滑肠道以促进排便的药物。临床主要用于治疗便秘或手术以及肠镜等检查前的肠道准备。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容积性泻药、渗透性泻药、刺激性泻药、直肠导泻药、润滑性泻药、复合性泻药等。
1.1 容积性泻药 具有增加肠内容积并保持粪便湿软的作用。以食物性纤维素为代表,包括蔬菜、水果中天然和半合成的多糖及纤维素衍生物如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等,摄入后不被肠道吸收,能增加肠内容积并保持粪便湿软,以利于肠内容物在肠道平滑肌的蠕动下顺利排出。临床常用于防治功能性便秘。
1.2 渗透性泻药 主要是非吸收的盐类,如硫酸/磷酸的钠/镁盐,以及乳果糖、聚乙二醇4000等。盐类泻药在肠道难以吸收,大量口服形成高渗压而阻止肠内水分的吸收,扩张肠道,刺激肠壁,促进肠道蠕动。一般空腹服药,服药后大量饮水,1~3小时即发生下泻作用,排出液体性粪便。导泻作用剧烈,故临床主要用于排除肠内毒物及某些驱肠虫药服后连虫带药一起排出。硫酸镁、硫酸钠泻下作用较剧,可引起反射性盆腔充血和失水。月经期、妊娠妇女及老人慎用。乳果糖进入结肠后被细菌代谢成乳酸等,进一步提高肠内渗透压,发生轻泻作用。乳果糖还能降低结肠内容物的pH值,降低肠内氨的形成;H+又可与已生成的氨形成铵离子(NH4+)而不被吸收,从而降低血氨。聚乙二醇类泻药通过聚乙二醇4000的氢键固定水分子,使水分保留在结肠内,增加粪便含水量并软化粪便,促进排便的最终完成。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是国内聚乙二醇类产品中唯一具有两个适应症的产品,小剂量通便,大剂量清肠。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为纯物理作用:不吸收,不代谢,安全,无刺激。
1.3 刺激性泻药 此类泻药能影响肠道活动和对肠粘膜中水份和电解质吸收而引起导泻作用。包括蒽醌和二苯甲烷类。蒽醌类大黄、番泻叶和芦荟等植物,含有蒽醌甙类,口服后被大肠内细菌分解为蒽醌,能增加结肠推进性蠕动。用药后6~8小时排便,常用于急、慢性便秘。酚酞亦是刺激性泻药,口服后在肠道内与碱性肠液相遇形成可溶性钠盐,能促进结肠蠕动。服药后6~8小时排出软便,作用温和。
1.4 润滑性泻药 滑润性泻药是通过局部滑润并软化粪便而发挥泻下作用。甘油、石蜡、蜂蜜等均属于润滑性泻药。液体石蜡为矿物油,不被肠道消化吸收,产生滑润肠壁和软化粪便的作用,使粪便易于排出。甘油以50%浓度的液体注入肛门,由于高渗压刺激肠壁引起排便反应,并有局部润滑作用,数分内引起排便。适用于儿童及老人。
1.5 直肠导泻药 如复方角菜酸酯栓(太宁栓)、开塞露等。此类药物纳入肛门后,刺激排便感受器,唤醒排便反射弧,起到诱导排便作用。
1.6 胃肠动力药 这类药物以西沙必利为代表,因促进乙酰胆碱分泌而刺激肠蠕动,继而促进排便。
1.7 复合性泻药 如车前番泻颗粒(艾者思)。每100克车前番泻颗粒中含卵叶车前草种子52.0克,卵叶车前子果壳2.2克,番泻果实12.4克。卵叶车前草的种子及果壳中含有纤维,在肠道中遇水膨胀形成粘液团,使大肠内粪便膨涨软化,易于排出;番泻果实中含有苷类物质对肠道有轻微刺激作用,促使肠道蠕动。两者协同,可产生温和的缓泻作用。
2 运用泻药治疗便秘的一些思考
2.1 泻药对于便秘的治疗必不可少。
运用泻药治疗便秘是便秘药物治疗的第一环节,泻药对于便秘的治疗必不可少。尤其是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在其早期或是便秘的严重程度较轻时,合理选择敏感的泻药治疗便秘无疑是较好的选择。
2.2 合理选择泻药方能更好的增效减毒。
各类泻药因其作用机制不同二各具特点,结合便秘的症状特点选择相应的泻药是保证疗效、减轻毒副反应的关键。如:大便干结者,当以增加肠道水分之泻药(聚乙二醇4000散)为宜;腹部胀满、排便少气乏力者,可考虑使用胃肠动力药;数日不大便、胀满难耐者,可适当使用刺激性泻药排除宿便,以达中医学峻下通便之功,但不宜长期使用刺激性泻药,以防引起顽固性便秘,而且,大肠黑变病与长期使用刺激性泻药亦有一定相关性。
2.3 个体化使用泻药应贯穿便秘治疗的始终。
不同的便秘患者因体质差异,对同一泻药的敏感性不尽相同;同一便秘患者对不同泻药的敏感性不同;同一便秘患者不同病程阶段对泻药的敏感性不同……因此,个体化使用泻药应贯穿便秘治疗的始终。
2.4 中医药辨证论治便秘对于便秘的治疗如虎添翼。
在常规使用泻药治疗便秘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药辨证论治往往能取得更好的疗效。这主要基于中医学整体观的认识论及中药方剂加减化裁后,完全有别于普通泻药的相对单一作用机制。临床上,症见大便干结者,予以增液行舟、润肠通便之剂,如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等,方选五仁丸;症见乏力纳差、排便困难者,予以行气通腑、健運中焦之属,如陈皮、佛手、枳实、白术、鸡内金等;年老体弱、肾气衰微者,当补益命门、益气通腑,予以熟地、肉桂、当归、黄芪之属。总之,运用中医药辨证论治便秘,根据病情加减化裁,往往能够弥补普通泻药治疗便秘的局限性,所谓“如虎添翼”也。
2.5不宜长期使用同一泻药。
临床上,不少便秘患者服药无数,一旦发现某种泻药疗效显著,往往长时间服用之,结
果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该药早期疗效显著,后期效差甚至无效;早期小剂量起效,后期需大剂量放能起效;有少数随着持续用药时间延长,毒副反应愈来愈明显。这可能是因为人体对某一泻药的敏感性及依赖性与持续使用时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因此建议持续使用某一疗效明显的泻药达一定时间后,可考虑换用同一类型的其他药物或不同类型的药物。
3小结
泻药在便秘的治疗中必不可少。轻度便秘、早期便秘运用泻药治疗无疑是安全有效、损伤小的方法。不少患者饱受便秘之苦后为图一时之快,连续服用各种泻药,其实一次泻药将结肠完全排空后,需要3~4天才能重新充满,因此连续用药是不妥当的。亦有患者迷信广告宣传,盲目、长期使用泻药(如肠清茶、减肥茶等),此类药物多含有刺激性泻药成分,长期使用往往加重便秘,诱发多种疾病。一般泻药口服后6~8小时发生作用,故合理安排服药时间应该为睡前,这样,次晨或早餐后排便,更符合生理规律。治疗便秘,首先应从调节饮食、养成定时排便习惯着手。多吃蔬菜、水果等常能收到良好效果。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类型泻药。更重要的是,在使用泻药之前,应做好充分的检查,明确便秘的类型,须知出口梗阻型便秘运用泻药治疗往往疗效不佳,通过手术重建正常的解剖结构才是治疗的关键。
关键词:泻药;便秘;中医药
泻药在临床的运用极为广泛,特别是在便秘的治疗中,泻药不可或缺。当然,回顾临床现状,泻药用于治疗便秘的局限性亦甚为明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临床中,因患者自身或非患者因素致使误用甚至滥用泻药的案例并不罕见,鉴于此,本文拟对各类泻药的特点及其在便秘治疗中的运用进行阐述,旨在与同道共同探讨泻药的合理化、规范化运用方案。
1 泻药的分类及其特点
泻药是指能增加肠内水分,促进肠道蠕动,软化粪便或润滑肠道以促进排便的药物。临床主要用于治疗便秘或手术以及肠镜等检查前的肠道准备。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容积性泻药、渗透性泻药、刺激性泻药、直肠导泻药、润滑性泻药、复合性泻药等。
1.1 容积性泻药 具有增加肠内容积并保持粪便湿软的作用。以食物性纤维素为代表,包括蔬菜、水果中天然和半合成的多糖及纤维素衍生物如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等,摄入后不被肠道吸收,能增加肠内容积并保持粪便湿软,以利于肠内容物在肠道平滑肌的蠕动下顺利排出。临床常用于防治功能性便秘。
1.2 渗透性泻药 主要是非吸收的盐类,如硫酸/磷酸的钠/镁盐,以及乳果糖、聚乙二醇4000等。盐类泻药在肠道难以吸收,大量口服形成高渗压而阻止肠内水分的吸收,扩张肠道,刺激肠壁,促进肠道蠕动。一般空腹服药,服药后大量饮水,1~3小时即发生下泻作用,排出液体性粪便。导泻作用剧烈,故临床主要用于排除肠内毒物及某些驱肠虫药服后连虫带药一起排出。硫酸镁、硫酸钠泻下作用较剧,可引起反射性盆腔充血和失水。月经期、妊娠妇女及老人慎用。乳果糖进入结肠后被细菌代谢成乳酸等,进一步提高肠内渗透压,发生轻泻作用。乳果糖还能降低结肠内容物的pH值,降低肠内氨的形成;H+又可与已生成的氨形成铵离子(NH4+)而不被吸收,从而降低血氨。聚乙二醇类泻药通过聚乙二醇4000的氢键固定水分子,使水分保留在结肠内,增加粪便含水量并软化粪便,促进排便的最终完成。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是国内聚乙二醇类产品中唯一具有两个适应症的产品,小剂量通便,大剂量清肠。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为纯物理作用:不吸收,不代谢,安全,无刺激。
1.3 刺激性泻药 此类泻药能影响肠道活动和对肠粘膜中水份和电解质吸收而引起导泻作用。包括蒽醌和二苯甲烷类。蒽醌类大黄、番泻叶和芦荟等植物,含有蒽醌甙类,口服后被大肠内细菌分解为蒽醌,能增加结肠推进性蠕动。用药后6~8小时排便,常用于急、慢性便秘。酚酞亦是刺激性泻药,口服后在肠道内与碱性肠液相遇形成可溶性钠盐,能促进结肠蠕动。服药后6~8小时排出软便,作用温和。
1.4 润滑性泻药 滑润性泻药是通过局部滑润并软化粪便而发挥泻下作用。甘油、石蜡、蜂蜜等均属于润滑性泻药。液体石蜡为矿物油,不被肠道消化吸收,产生滑润肠壁和软化粪便的作用,使粪便易于排出。甘油以50%浓度的液体注入肛门,由于高渗压刺激肠壁引起排便反应,并有局部润滑作用,数分内引起排便。适用于儿童及老人。
1.5 直肠导泻药 如复方角菜酸酯栓(太宁栓)、开塞露等。此类药物纳入肛门后,刺激排便感受器,唤醒排便反射弧,起到诱导排便作用。
1.6 胃肠动力药 这类药物以西沙必利为代表,因促进乙酰胆碱分泌而刺激肠蠕动,继而促进排便。
1.7 复合性泻药 如车前番泻颗粒(艾者思)。每100克车前番泻颗粒中含卵叶车前草种子52.0克,卵叶车前子果壳2.2克,番泻果实12.4克。卵叶车前草的种子及果壳中含有纤维,在肠道中遇水膨胀形成粘液团,使大肠内粪便膨涨软化,易于排出;番泻果实中含有苷类物质对肠道有轻微刺激作用,促使肠道蠕动。两者协同,可产生温和的缓泻作用。
2 运用泻药治疗便秘的一些思考
2.1 泻药对于便秘的治疗必不可少。
运用泻药治疗便秘是便秘药物治疗的第一环节,泻药对于便秘的治疗必不可少。尤其是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在其早期或是便秘的严重程度较轻时,合理选择敏感的泻药治疗便秘无疑是较好的选择。
2.2 合理选择泻药方能更好的增效减毒。
各类泻药因其作用机制不同二各具特点,结合便秘的症状特点选择相应的泻药是保证疗效、减轻毒副反应的关键。如:大便干结者,当以增加肠道水分之泻药(聚乙二醇4000散)为宜;腹部胀满、排便少气乏力者,可考虑使用胃肠动力药;数日不大便、胀满难耐者,可适当使用刺激性泻药排除宿便,以达中医学峻下通便之功,但不宜长期使用刺激性泻药,以防引起顽固性便秘,而且,大肠黑变病与长期使用刺激性泻药亦有一定相关性。
2.3 个体化使用泻药应贯穿便秘治疗的始终。
不同的便秘患者因体质差异,对同一泻药的敏感性不尽相同;同一便秘患者对不同泻药的敏感性不同;同一便秘患者不同病程阶段对泻药的敏感性不同……因此,个体化使用泻药应贯穿便秘治疗的始终。
2.4 中医药辨证论治便秘对于便秘的治疗如虎添翼。
在常规使用泻药治疗便秘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药辨证论治往往能取得更好的疗效。这主要基于中医学整体观的认识论及中药方剂加减化裁后,完全有别于普通泻药的相对单一作用机制。临床上,症见大便干结者,予以增液行舟、润肠通便之剂,如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等,方选五仁丸;症见乏力纳差、排便困难者,予以行气通腑、健運中焦之属,如陈皮、佛手、枳实、白术、鸡内金等;年老体弱、肾气衰微者,当补益命门、益气通腑,予以熟地、肉桂、当归、黄芪之属。总之,运用中医药辨证论治便秘,根据病情加减化裁,往往能够弥补普通泻药治疗便秘的局限性,所谓“如虎添翼”也。
2.5不宜长期使用同一泻药。
临床上,不少便秘患者服药无数,一旦发现某种泻药疗效显著,往往长时间服用之,结
果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该药早期疗效显著,后期效差甚至无效;早期小剂量起效,后期需大剂量放能起效;有少数随着持续用药时间延长,毒副反应愈来愈明显。这可能是因为人体对某一泻药的敏感性及依赖性与持续使用时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因此建议持续使用某一疗效明显的泻药达一定时间后,可考虑换用同一类型的其他药物或不同类型的药物。
3小结
泻药在便秘的治疗中必不可少。轻度便秘、早期便秘运用泻药治疗无疑是安全有效、损伤小的方法。不少患者饱受便秘之苦后为图一时之快,连续服用各种泻药,其实一次泻药将结肠完全排空后,需要3~4天才能重新充满,因此连续用药是不妥当的。亦有患者迷信广告宣传,盲目、长期使用泻药(如肠清茶、减肥茶等),此类药物多含有刺激性泻药成分,长期使用往往加重便秘,诱发多种疾病。一般泻药口服后6~8小时发生作用,故合理安排服药时间应该为睡前,这样,次晨或早餐后排便,更符合生理规律。治疗便秘,首先应从调节饮食、养成定时排便习惯着手。多吃蔬菜、水果等常能收到良好效果。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类型泻药。更重要的是,在使用泻药之前,应做好充分的检查,明确便秘的类型,须知出口梗阻型便秘运用泻药治疗往往疗效不佳,通过手术重建正常的解剖结构才是治疗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