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促渗技术对双氯芬酸钠凝胶体外透皮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feng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目前常用的药物经皮给药促进方式主要分为三大类,物理促渗技术主要包括超声导入、离子导入、微波、微针(包括纳米微针)等;化学渗透促进剂,如油酸乙酯、氮酮等;新型药剂方法,如脂质体、纳米粒等,本研究比较分析以氮酮为代表的化学促渗技术和以纳米晶片(由99.9999%的高纯度单晶硅制作而成,针尖直径为纳米级,约为头发直径的千分之一)为代表的新型物理促渗方法对双氯芬酸钠凝胶渗透皮肤效果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为医学经皮给药选择合适有效的促渗技术提供参考,同时也为高新材料纳米晶片的给药效果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研究方法:采用TK-12A型Franz试验扩散装置,实验前将上述SD大鼠皮肤解冻,纳晶组使用纳米晶片处理。流程:保持针体与皮肤面垂直,沿针阵列纵轴线施加压力(10N)并持续作用2 min后移除,洗净。实验中,纳米晶片组每隔20分钟进行一次纳米晶片处理。分别将空白对照组、纳晶组和氮酮组的皮肤固定于扩散池的给药室与接受室之间,鼠皮内侧朝向接收室,角质层朝向给药室,两室有效接触面积为3.14 cm2,给药室容积为6.5ml,接受室容积为15ml,接受液为0.9%氯化钠溶液。空白对照组(2mg双氯酚酸钠凝胶+2ml 0.9%生理盐水)、氮酮组(2mg双氯酚酸钠凝胶+2ml 5%氮酮透皮剂)、纳晶组(2mg双氯酚酸钠凝胶+2ml 0.9%生理盐水)配制的双氯酚酸钠凝胶药物分别置于给药室。水浴温度为32℃,转速600r/min。分别于1,2,4,6,8,10,12h在接收池内取样1ml,同时补充等量同温接受液。样品经衍生化后,经0.22μm微孔滤膜过滤,经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浓度。研究结果:双氯芬酸钠凝胶累积渗透量Q(μg/cm2)随着时间(t)的增加而增加。空白对照组、氮酮组、纳晶组累积渗透量分别为160.77±6.50μg/cm2、231.17±7.69μg/cm2、280.13±13.16μg/cm2;三组透皮速率J分别为18.400μg/(cm2*h)、26.071μg/(cm2*h)、30.196μg/(cm2*h),累积渗透量和吸收速度均表现为纳晶组>氮酮组>空白对照组(见表1、图4)。未施加任何促透技术下,累积透过量较少;氮酮组提高了累积渗透量和透皮速率,且在两个指标上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渗透量提高了1.43倍,透皮速率提高了1.41倍;纳晶组渗透效果优于空白对照组相比,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1)纳晶组累积渗透量提高了1.74倍,透皮速率提高了1.64倍;纳晶组的促渗效果优于氮酮组,但两组数据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主要是因为纳米晶片属于物理渗透方法,在对皮肤的预处理过程中破环了角质层,而角质层是影响渗透系数和透皮速率的主要因素。氮酮作为透皮吸收促进剂,因其可改变脂质双分子层的致密性,增加脂质流动性,且对细胞内的蛋白质无作用,毒性及刺激性小,是目前最常用的化学促渗剂。由病理切片图片可知,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氮酮组皮肤结构未见明显改变。纳米晶片是以一系列的微针阵列,给药前纳米晶片组首先使用晶片对皮肤进行预处理,可以破坏皮肤的角质层,累计渗透量及透皮速率明显高于氮酮组和空白对照组。纳米晶片处理皮肤造成微米级孔洞,病理切片可见实质性通道,药物可以直接进入皮肤内部,这与前述的药物累计渗透量及透皮速率相吻合,进而验证了纳米晶片促渗的机制。研究结论:本研究横向比较了氮酮和纳米晶片两种促渗技术对双氯芬酸钠凝胶透皮效果;其中氮酮组和纳晶组双氯芬酸钠凝胶累积渗透量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累积渗透量、透皮速率均表现为纳晶组>氮酮组>空白对照组,未施加任何促透技术下,累积透过量较少;氮酮组和纳晶组显著提高了累积渗透量和渗透速率,且纳晶组渗透效果明显优于氮酮组。由于氮酮属于化学促渗剂,纳米晶片属于新型物理促渗技术,二者作用机制不同,因此氮酮组和纳晶组皮肤病理切片有所差异,其中氮酮组皮肤结构未见明显改变,而纳晶组破环了皮肤角质层,病理切片可见清晰实质性通道。总体而言,两种技术方法均提高了双氯芬酸钠凝胶的透皮渗透效果,但纳晶组效果更为显著。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大容量和高速率信息传输需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社会需求,需要采用不同调制格式的矢量信号进行信息传输,以提高通信传输速率和频谱利用率,因
近几年压缩感知理论在密码学中获得广泛的研究和发展,其固有的高速采样和压缩结构,不但可以保证传输信息的安全性,而且可以解决海量数据通信时面临的通信带宽和存储压力的问
为了适应作战的需要,雷达经常被安放在大型特种飞机、歼击机、导弹等各种运动平台上,以帮助武器装备获得更广的视野范围、更强的低空目标检测和跟踪能力、更好的跟踪和火控精度。空中运动平台载的各种雷达都难以避免地受到地面杂波的干扰,杂波抑制一直是这类雷达研究和研制的关键技术问题。空时自适应处理(STAP)技术可以有效地抑制杂波,改善运动雷达的动目标检测性能。但目前的研究大量集中在搭载平台理想飞行和雷达阵列轴
通信信号调制方式识别是非合作信号处理的关键一环,尤其是基于统计模式识别的方法是目前研究热点。在特征提取过程中由于信号频率、相位等先验信息不足,以及外界环境噪声对信号特征的稳定性的影响,使得空间信号的调制识别一直是难点问题。本文围绕抗噪声能力强、需求先验信息少的谱特征提取方法以及信号分类器开展研究。分析了数字调制和模拟调制信号的各类谱特性,包括信号功率谱、二次方谱、四次方谱、包络谱和分数低阶循环自相
流数据的离群点检测在信用卡欺诈检测、股票投资计划等许多现代应用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数据管理领域中的一项重要问题。应用最为广泛的基于距离的离群点检测现已被广泛研究。但现有技术无法支持面向多维流数据的离群点高效检测,其根本原因是高昂的范围查询和候选对象维护代价。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查询处理框架PIOD(Partition-Index based Outlier Detection)和ISOD(I
基于交错正交幅度调制的滤波器组多载波(OQAM/FBMC)通过对每个子载波引入时频聚焦特性良好的原型滤波器,相比传统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能够更好地抑制带外泄露和实现宽松同步。目前作为多载波调制系统(MCM)的研究热点,被广泛应用于无线局域网、电力线和光通信等多种通信手段。由于OQAM/FBMC牺牲了子载波之间的正交性,仅通过OQAM建立实数域上的正交性。因此即使在没有信道衰落、噪声和同步
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的主要特点包括密集部署和大规模接入,然而这些特性将引入更严重的干扰,因此有效的干扰管理技术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研究两种场景下的干扰管理问题:面向随机接入的密集部署无线网络系统中的干扰问题;以及面向空中高速移动无人机终端的干扰问题。具体的研究成果和贡献概况如下:下一代无线WLAN网络,802.11ax,旨在提升热点区域的频谱效率以及系统吞吐量,为用户提供稳定的高速数据传输服务,其将成
手电是一种手持式电子照明工具,通常是由电池供电的灯泡和聚焦反射镜和供手持用的手把式外壳组成。枪械上装配的瞄具根据设计原理不同,可以分为:机械类瞄具、光学类瞄具。光学类瞄具有全息式瞄具、内红点反射式瞄具、激光准直式瞄具等,光学类瞄具具有快速瞄准、精度高的特点。目前第三代手电多以发光二极管为光源,以碗镜或简单的塑胶透镜为光学系统,光学系统较简单,出射光束为发散光,主要用于夜间照明,光束不能平行射出,不
当今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频谱资源短缺和通信速率不足是阻碍当今通信发展的主要障碍。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input Multi-output,MIMO)技术的提出很好的解决通信速率不足的问题,同时也成了5G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在传统大规模MIMO和分布式MIMO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cell-free大规模MIMO技术汲取了这两种技术的优点,同时它拥有更高的覆盖率。本文主要研究cell-f
随着深度学习的日益兴起和人们对艺术追求的日益高涨,图形图像技术和艺术领域碰撞出图像风格迁移的火花。图像风格迁移属于计算美学领域,在游戏制作、动画渲染、广告设计等领域有大量应用。并且图像艺术化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文化内涵,使得该领域具有重要的研发意义。图像风格迁移是一种用不同风格渲染内容图片语义结构的方法,使生成的图片既有原始内容图像的语义结构,又有风格图像的纹理特征,呈现出内容和风格重新完美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