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功率海洋可控源电磁勘探系统及海试初步结果

来源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可控源电磁法(Controlled-Source ElectroMagnetic method,CSEM)是探测海底油气资源和矿产资源的一种海洋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近年来,海洋CSEM在探测海洋油气资源和海底天然气水合物中得到广泛应用,海洋电磁资料处理解释方法也得到快速发展.频率域海洋CSEM方法通常使用拖曳在离海底上方几十米处的水平电偶极子(Horizontal Electric Dipole source,HED)作为发射源,并在被拖曳过程中向位于海底的电磁采集站发射低频电磁信号(0.1-10Hz),采集站接收到的信号主要是来自海底地层的电磁感应信号,其振幅和相位依赖于海底介质的电阻率.对采集到的电磁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最终获得海底介质的电性分布.
其他文献
会议
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的西北部,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富含石油、天然气和矿产等资源.为了研究塔里木盆地的深层电性结构,在覆盖全盆地的756个大地电磁数据的基础上,经过三维反演后得到了全盆地的三维电阻率模型.
2017年8月8日在四川九寨沟县章扎村附近发生了7.0级地震,震源深度约20千米.从区域构造来看,该次地震发生于松潘—甘孜地块与西秦岭造山带、龙门山构造带接触区,地震震中位于岷江、虎牙、东昆仑断裂带塔藏段所围限区域.历史记载在该区已发生过多次中强地震,如1933年的叠溪7.5级地震、1976年虎牙断裂附近的两个7级地震(闻学泽等,2011).在2008年和2013年沿龙门山构造带中南段发生了汶川8
在喜马拉雅造山带东缘,南迦巴瓦变质岩迅速抬升,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在这里突然发生转变.尽管学者们已经提出了一些似乎可信的模型来解释南迦巴瓦的演变,如构造锲、地壳缩短、双重逆冲,以及隧道流模型等,但是喜马拉雅东构造结(EHS)的变形机制仍备受争议(Bai et al.,2010;Peng et al.,2016;Lin et al.,2017).为了更好地了解喜马拉雅东构造结的三维岩石圈结构,从2009
会议
祁连山作为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界,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和扩展的重要区域,其岩石圈结构与深部构造关系记录了青藏高原东北缘板块碰撞的深部过程以及高原东北向发展演化的深部信息,其中祁连山东段部分构造作用尤为显著,现今地壳运动场表明该区目前正在经历着持续,剧烈的侧向逃逸和南北向地壳缩短(图1b),是潜在的强震危险区.在古浪地震大地电磁探测剖面(詹艳等,2008)的基础上将剖面向西南和北东方向分别延伸,获得了一条
本文用ModEM电磁反演程序对霍山地区由84个MT测点组成的大地电磁阵列数据进行三维反演,计算中使用了负对角的视电阻率与相位,用了所有46个频点的数据。之后对结果进行了两次印模迭代重构反演,以此来降低初始模型对反演结果的影响,增加反演结果的可靠性。最终的均方根误差RMS为2.97。三维电性结构模型显示:该区域南北电性差异明显。
会议
针对广域电磁移动测量方式的多场源多频率特点,本文发展了大数据体的广域电磁三维反演算法。其中正演采用直接矩阵分解技术来求解离散所得到的大型线性方程组,通过一次矩阵分解实现了多场源的快速计算;为减少矩阵分解次数,反演采用高斯牛顿最优化算法,只需较少迭代次数即可达到收敛条件。最后,通过对三维目标体的广域电磁反演测试表明,本文所开发的算法能够有效用于移动测量方式下的广域电磁数据反演,反演结果很好地恢复了三
本文提出了一种频率域海洋CSEM电阻率垂直各向异性(VTI)反演方法。该方法利用高斯一牛顿法求解目标函数的极值问题。海洋可控源电磁场关于地下介质横向电阻率(rh)、垂向电阻率(rv)和地层厚度的偏导数(即灵敏度矩阵)是解析计算的,结合VTI介质横向电阻率与垂向电阻率的关系,将各向异性率融入到正则化因子选择中,实现了正则化因子的自适应选择。理论模型合成数据和实测资料反演算例表明,提出的反演方法能够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