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污染土壤修复是目前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生物表面活性剂由于具有环境友好、易降解、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其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得到广泛关注。皂苷(Saponin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表面活性物质,对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增溶、洗脱作用。然而,不同植物中提取的皂苷,其种类、结构和性质各不相同,对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也会存在很大差异。本文研究了从无患子( Sapindus mukor
【机 构】
:
浙江大学环境科学系,浙江省有机污染过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5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污染土壤修复是目前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生物表面活性剂由于具有环境友好、易降解、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其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得到广泛关注。皂苷(Saponin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表面活性物质,对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增溶、洗脱作用。然而,不同植物中提取的皂苷,其种类、结构和性质各不相同,对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也会存在很大差异。本文研究了从无患子( 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果实、皂荚树(Gleditsia sinensis Lam)果实、皂树(Quillaja saponaria Molina)树皮中提取的三类不同植物皂苷对污染土壤中芘的增溶、洗脱作用及pH 影响, 并初步探讨了植物皂苷的回收利用方法。
其他文献
Cd 是一种对环境危害较大的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性质稳定,很难降解。Cd 污染引起的环境公害事件,时有发生。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的“骨痛病”以及陕西华县龙岭“癌症村”事件均与Cd 污染有关。土壤中Cd的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不易在段时间内被发觉;其累积性和不可逆转性更加大了其对环境的毒害效应。土壤中过量的 Cd 通过根系的吸收作用在植物作物中不断积累,引发食品安全,而对于动物和大多数人群来说,食
多环芳烃(PAHs)具有强烈的三致性 ( 致癌、致畸、致突变),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及给人类健康和生物安全造成的危害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在黄淮平原共收集农田表层土壤样品109 个(采样布点如图1),采用加速溶剂提取(ASE),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法( GC-ECD )测定了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优先控制的16 种PAHs,并分析其风险和来源。结果表明,黄淮平原农田土壤中有15 种PAH
土壤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之一, 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土壤污染直接威胁到农产品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苏南地区雨水丰沛、土地肥沃,是我国传统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近三十多年来,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发展,苏南地区的环境污染逐年加重,由此产生的农田土壤质量和农业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0。农田土壤质量问题已成为我国和世界上土壤与环境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0。
环境中疏水性有机污染物(HOCs)的迁移转化和生物特性主要由固相物质的吸附作用控制。在早期,人们普遍认为土壤/沉积物对HOCs的吸附主要表现为线性特征[1]。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许多致密的、芳香性的吸附剂,包括煤、石油、焦炭、煤灰、木炭等表现出扩大的、非线性吸附等特征[2]。煤是环境中一种重要的高聚物,由于受到不同地质变化过程(如温度、压力、物质来源、地质年代等)的作用, 不同原煤的吸附行为也因理
短链氯化石蜡(short-chain chlorinated paraffins, SCCPs)是碳链长度为10-13的石蜡烷烃经氯化衍生而成的的工业混合物,是许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大吨位精细化工产品。目前国际上有限的数据表明SCCPs具有持久性、生物富集性、长距离的环境迁移潜力和低水生毒性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特性,因此被《斯德哥尔摩公约》列为候选POPs名单,正在接受审查委员会的审核和评
水系沉积物是沉积在水体底部的堆积物质的统称,是矿物、岩石、土壤的自然侵蚀产物,是生物活动及降解有机质等过程的产物,又称为底泥。河流中河水与底泥间重金属污染物处于一种动态平衡,而底泥作为主要自净化产物,可吸附并滞留大量污染物,成为上覆水体的主要二次污染源。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分析土壤重金属含量的过程中,样品前处理是关键。土壤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很多,有消解法(如湿法消解[1]、高压消解[2]、微波消解[3]等),干灰化法、熔融法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不同的前处理方法直接影响着测定结果的准确性[4]。近年来,微波消解由于其简捷、快速及受基体干扰小而得到广泛应用。本实验使用JMP软件对标准物质GBW07445 设定了5 种酸体系、不同消解温度和停留时间进行
得克隆(Dechlorane plus,DP)是一种脂肪族氯系阻燃剂,由于其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不提供自由电子)和阻燃性能,被广泛添加于电缆、电线和电脑连接器等产品的塑料中。尽管DP已有40 多年的使用历史,且年使用量高达4500 吨, 然而直到2006年, DP才在北美大湖地区沉积物及鱼体中被检出。随后,DP在北美、欧洲和亚洲(包括中国)环境和人体中检出,已经成为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污染物。已有的研究
有机氯农药(OCPs)是一类具有“三致”效应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曾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并在土壤环境中普遍残留,已严重危害到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修复有机污染土壤已成为国内外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修复技术主要又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三大类。其中植物修复是目前最具有应用潜力的有机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之一[1]。表面活性剂强化植物修复技术(SEPR),即利用表面活性剂增溶洗脱吸附在土壤颗粒上的有
炭黑是一种由含碳生物质高温裂解得到的碳材料,生物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都会导致炭黑进入土壤和沉积物环境中。炭黑可以增加土壤肥力,影响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因而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蚯蚓是一类典型土壤动物,它可以改善土壤条件,分解土壤中有机物质,增加营养物质的矿化, 并且可以蓄积土壤无机和有机污染物,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物量。目前虽然已有一些炭黑对有机污染物生物可利用性影响的研究,然而,在食土蚯蚓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