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玉女煎合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方法:用6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均不用胰岛素治疗.随机为2组各30例.治疗组在常规降糖药物的基础上,配合"玉女煎合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对照组以常规西药降糖治疗.治疗9周(63天)后,观察2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在降血糖,降低血红蛋白均有疗效.治疗组在改善糖尿病并发症及中医症候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玉女煎合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方法:用6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均不用胰岛素治疗.随机为2组各30例.治疗组在常规降糖药物的基础上,配合"玉女煎合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对照组以常规西药降糖治疗.治疗9周(63天)后,观察2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在降血糖,降低血红蛋白均有疗效.治疗组在改善糖尿病并发症及中医症候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西药降糖配合"玉女煎合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Ⅱ型糖尿病有明显的疗效.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推拿、康复治疗三联疗法治疗小儿痉挛型偏瘫的疗效.方法:对32例痉挛型偏瘫患儿进行针灸、推拿、康复治疗,记录治疗过程并观察治疗效果,分析针灸、推拿、康复治疗三联疗法在小儿痉挛型偏瘫中的作用.治疗经过:32例患儿给予1-3个疗程(每个疗程30天)的针灸、推拿、康复治疗,每天一次,每疗程结束后休息一周.结果:32例患儿给予针灸、推拿、康复治疗2各疗程后,基本治愈12例,好转17例,无
目的:应用针刺睛明穴为主治疗动眼神经麻痹23例.方法:选取28号1~15寸毫针,针刺患侧睛明、阳白、攒竹、瞳子髎、丝竹空、太阳、四白、外关、光明,用平补平泻法.结果:23例中痊愈21例,占91%;有效1例,占45%;无效1例,占45%;总有效率占95.5%.结论:针刺睛明穴为主治疗动眼神经麻痹具有操作简便,疗效确切的优点.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的效果.方法:采用口服中药外用中药面膜结合西药抗炎治疗.结果:自2003-2013年共收治痤疮患者15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痊愈96例,显效40例,好转22例,总有效率100%.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效果肯定,且避免了单纯西医治疗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和药物副作用,也解决了单纯中医中药治疗效果稍差的缺点.
过敏性紫癜属于中医“血证”范畴。本病以紫斑为证,多见于四肢,尤其以双下肢为甚,常伴有腹痛、关节肿痛等,临床可分为风热型和湿毒型。笔者临床工作二十余载,对过敏性紫癜病采取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收到显著疗效,总结不同证型的患儿病例,并分析具体疗效。
目的:观察更年安神膏治疗围绝经期心肾不交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5例,采用更年安神膏,每日2次口服.对照组45例,采用艾司唑仑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近期对失眠的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及围绝经期症状Greene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失眠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42.9%、88.1%,对照组分别为33.3%、69.2%,2
文章运用氨溴索注射液和中药清气化痰汤治疗咳嗽、哮喘,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方剂药物具有镇咳、祛痰、抗菌、消炎、平喘和免疫调节等作用。配合氨嗅索注射液一中一西,相得益彰,对临床咳嗽、哮喘等肺系疾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目的:探求"三风穴"(风门、风市、风市前)为主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将5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三风穴"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0.007%,对照组组治愈率为55.17%,二组治愈率比较,X2=4.16,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三风穴"为主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有较好疗效,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目的:观察服用龙胆泻肝汤合茵陈蒿汤治疗慢性胆囊炎属肝胆实火,肝经湿热症的疗效.方法:龙胆泻肝汤合茵陈蒿汤内服,随症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8周后统计疗效.结果:65例中治愈18例,占27.7%,显效44例,占67.7%,无效3例,占4、6%,前两者视为有效,有效率为95.4%,其中合并胆石证者11例,有效8例,无效3例.结论:以龙胆泻肝汤合茵陈蒿汤为基础用方,治疗慢性胆囊炎确具良效.
目的:观察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配合针刺疗法治疗胫腓骨骨折后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自2009年10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06例胫腓骨骨折后小腿及足踝部肿胀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3例单纯采用七叶皂苷钠静脉滴注,治疗组53例在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的基础上配合穴位针刺疗法,观察最终疗效.结果:治疗组53例患者中显效者为48例,有效者为5例,无效者为0例,总有效
大骨节病是一种以软骨坏死为主要改变的地方性、多发性、变形性骨关节病,大都发生在青少年时期,男性多见,属中医"痹证"范畴,多因先天不足,精气两虚,荣卫不和,腠理不固,复因感受风、寒、湿邪而致病.文章报道了本病在定西市渭源、岷县、漳县等地有所发生,在组织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运用中医药进行了临床治疗观察,积累了一定的中医药治疗经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