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现有中成药制剂得膏率较高,制剂载药量偏低,导致每日服用生药量亦相应偏低,而大孔吸附树脂精制工艺可解决这一问题,但其同时亦面临着降低得膏率的同时是否也丢失了药效的质疑,故如何对该精制工艺进行评价成为制剂工艺的关键。在总结比较各中药制剂工艺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本课题组提出“谱效结合”的评价方法,即以指纹图谱主峰代表的化学成分保留率,与以关键药效学代表的生物活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工艺的评价。并以课题组对绵
【机 构】
:
广州中医药大学新药开发研究中心 广州 510006 广东药学院 广州 5100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有中成药制剂得膏率较高,制剂载药量偏低,导致每日服用生药量亦相应偏低,而大孔吸附树脂精制工艺可解决这一问题,但其同时亦面临着降低得膏率的同时是否也丢失了药效的质疑,故如何对该精制工艺进行评价成为制剂工艺的关键。在总结比较各中药制剂工艺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本课题组提出“谱效结合”的评价方法,即以指纹图谱主峰代表的化学成分保留率,与以关键药效学代表的生物活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工艺的评价。并以课题组对绵茵陈、木豆叶药材及护心复方药液大孔吸附树脂工艺的评价研究为例,介绍谱效结合评价方法,为中药大孔吸附树脂工艺的评价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本文探索用声光可调(AOTF)-近红外(NIR)光谱技术对发酵液中发酵菌的含量进行检测。本实验收集发酵罐中的发酵液,用离心液来进行稀释,配制不同的浓度。运用偏最小二乘(PLS1)法建立NIR光谱与浓度之间的校正模型,对预测集样品进行含量预测来验证所建模型。最终建立的定量模型准确性较好,决定系数是R3=0.9989,校正模型对验证集样品的验证结果为相对误差1.33%。AOTF-NIR光谱法测定发酵液
慢性乙型肝炎(包括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因为无特效药物,临床治疗甚为棘手。为了探索新的方法,提高临床疗效,本文自1989年以来运用中药敷贴法治疗慢性肝炎712例,临床总有效率达89.6%,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医疗卫生市场需求的特点,提出地方中医院校应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以“精英化教育”模式培养传统中医人才;密切结合基层和社区卫生市场需求,培养中西医兼通医学人才:以“大众化教育”模式培养医学相关人才。
本文以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遵循教育质量形成的规律,构建了中医药高等教育管理模式与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了“内外统一、共评共管”质量保障运行机制,进行了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和测量标准与评价方法的建设,对中医药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产生了重要作用.
制定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是规范针灸医疗行为,加强针灸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控制针灸医疗费用,推动针灸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所具有的鲜明学科特色,指出了指南制定所必须遵循的一般原则,讨论了指南制定的主要和关键方法,为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提供了必要的启示.
目的:检测验局灶性脑缺血后模型大鼠脑内病灶侧周围皮质区和海马CA1区STAT5免疫阳性细胞水平及电针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热凝闭大鼠大脑中动脉致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不同时间段STAT5在病灶侧皮质、海马CA1区的水平。结果:相较假手术组,造模2小时后各指标明显升高,在多个指标上与假手术组相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4小时后数值降低,3天后进一步降低,接近假手术水平.
目的:对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出评价。方法:三伏天予中药穴位敷贴,对患儿的发病情况、发病次数进行临床观察。据此观察小儿哮喘缓解期应用中药穴位敷贴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500例临床观察,总有效率为90%。同时观察到,疗程与疗效呈正相关。病程与疗效也有一定的相关性,病程影响其疗效。结论: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安全、方便、疗效好,能减少哮喘的复发,患儿易于接受。
2型糖尿病发展迅速,严重威胁着全球卫生保健系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担。社区是构成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好社区2型糖尿病的预防工作,并尽最大努力防止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是目前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社区医院通过治“未病”,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把疾病杜绝在萌芽之中,对2型糖尿病的预防工作具有现实的临床意义。
以西方文化及哲学和近现代西方科学技术学为基础,以治疗、征服和消除疾病为其目标与目的的近现代西方医学,是一种经济上负担不起、技术上与其目标追求完全相悖,病越治越多、越治越严重的医学。面对未来,必须对现代医学目的及其模式做出根本性的调整和改造.在这一过程中,大力发展中国传统医学--中医药学和中医“治未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以中医“治未病”为其核心理念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与中西
目的:以体检人群中的上火者为观察对象,探讨上火的舌象特征。方法:医生采用舌象观察表,通过肉眼观察,对303例上火者的舌象进行记录与分析,同时设立对照组(145例非上火者).经过对舌象的比较,获取上火者的舌象特征。结果:卡方检验和偏相关分析的结果示:上火者的舌象特征为舌边红或舌红,舌尖出现点刺,舌苔干燥,舌苔增厚,苔色淡黄。结论:上火是一种轻浅的热证,是中医预防医学和“治未病”的重要内容,掌握上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