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空间与人物雕像的空间意象研究以李平书铜像为例

来源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五届(2017)学术年会主题专场:全球城市史:环境、城市网络与空间生产暨第三届全球城市史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zhizi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上海的人物雕塑属于纪念性雕塑,它们与特定的公共空间相结合,产生特殊的空间意象,传承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本文以李平书铜像为例,细述其空间变迁的经历,从铸造者、竖立者、搬迁者等多重角度解读他们眼中的空间意象.作为标志物的人物雕像,其空间意象还会随着时间、空间、与人群的情感联结等因素的变迁而改变.
其他文献
非物质文化遗产自21世纪始为国人熟知,并成为学界热点.自2006年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数量呈指数级增长.论文借助CNKI为主要数据源,CSSC I为辅助数据源,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检
北海市(汉代合浦郡)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之一,长期以来以申遗为抓手,加大研究力度、强化保护、合理利用,为谱写新世纪海上之路新篇章打下坚实基础,力争成为文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之间具有深厚的历史联系和丰富的内在逻辑.1、经济社会繁荣是"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基本动因.2、政府引导与主体参与的有机统
广场是意大利城市最显著的特色之一,它的命运与意大利城市文明的兴衰息息相关.自中世纪盛期开始,随着意大利城市的复兴和发展,城市广场再度焕发了生机.在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
海上丝绸之路是联接古代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国际贸易大通道.广州地处于珠江的入海口,南邻大海,北通中原,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先秦时期就已形成的海洋文化传统,从海上丝绸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发祥地,现存有众多的海丝文化遗产.近年来,福州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海丝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推动海丝申遗.加强海丝立法,建设
丝绸之路的东端在洛阳,隋唐大运河将其延伸到了扬州.本文首先概述了扬州蜀岗古代城址、蜀岗下唐至明清时期城址的城池与历代相关运河的关系,认为扬州城的出现、发展及不同时
文化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灵魂,博物馆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可以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面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所带
城市遗产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在今天时时引发热议,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经典论述成为
当前城市遗产保护中,保护理念在逐渐改变,本文以日常生活为切入点,从日常生活与遗产的关系应用入手,分析日常生活与城市遗产的交互性,从而得出遗产应具有公共性和公开性,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