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大量研究证明抑郁障碍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随着脑功能影像学的发展,有研究试图从脑功能的改变方面来解释认知功能变化,然而脑功能的异常也未得出一致结论,两者之间的关系尚未明确.因此,设计情绪相关的研究任务,在任务状态下研究脑功能的改变,探寻两者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
【机 构】
:
山西医科大学心理卫生研究所、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太原,山西,030001 山西省人民医
【出 处】
: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第十届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大量研究证明抑郁障碍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随着脑功能影像学的发展,有研究试图从脑功能的改变方面来解释认知功能变化,然而脑功能的异常也未得出一致结论,两者之间的关系尚未明确.因此,设计情绪相关的研究任务,在任务状态下研究脑功能的改变,探寻两者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成人哮喘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 [25(OH)D3]水平与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善程度的相关性,为哮喘控制提供新思路.方法 收集门诊确诊中度哮喘患者95例,测定患者血清25(OH)D3浓度,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50ug/250ug),1吸/次,1次/12h,规范治疗3月.测定治疗前后患者基础肺功能,如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呼气中段流速(FEF25%-75%),并记录治疗前后哮喘控
目的 组胺释放因子(HRF)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界中且结构高度保守的蛋白质,曾经命名为翻译控制肿瘤蛋白,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凋亡.随后发现该蛋白具有组胺释放活性,其促使组胺释放的细胞因子样作用被广泛研究和报道.尽管其在过敏性疾病方面的作用已经得到认可,HRF的受体仍未被发现,实验研究并未发现它对肥大细胞的激活作用.本文为了研究HRF在慢性荨麻疹发病中的作用,测定不同程度荨麻疹患者血清中HRF含量
Objective To realize the expression, purification and immunoblotting identification of the major allergen gene Pla a1 inplatanus pollen.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 the major allergen gene sequ
目的: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方法探讨首次发病未服药女性抑郁障碍患者脑灰质体积变化特点,并探讨认知事件相关电位P300与脑灰质体积以及临床特点之间的关系,以发现影响首次发病未服药女性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神经病理基础.
目的:应用局部一致性(ReHo)和低频振幅(ALFF)技术研究首发重性抑郁障碍患者治疗前后静息状态下的自发脑活动特征,探讨重性抑郁障碍抗抑郁药物治疗前后静息状态下的脑功能改变及其与抑郁症临床症状的关系.材料方法:对符合入组标准的24例首发未用药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和25例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与患者相匹配的正常对照(对照组)首先进行HAMD和RBANS评分,然后采用3.0T功能磁共振成像仪进行静息态f
背景:神经退行性过程是否为精神分裂症固有的特征还受到很多争议.虽然已经在患者中观察到了大脑灰质丢失速度比正常对照快,但由于抗精神病药物和其他因素对大脑结构的影响,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还不清楚这种大脑结构进展性变化是和疾病相关还是由于这些影响因素所致.
目的:双相抑郁是常见的伴有情感和认知处理缺陷的精神疾病.岛叶亚区的异常是双相情感障碍常见的神经解剖表现.本文使用DARTEL (diffeomorphic anatomical registration through exponentiated lie algebra)方法研究双相抑郁患者岛叶局部的体积改变.
目的:采用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 ReHo)方法对静息态功能磁共振进行研究,探讨双相抑郁患者脑自发活动特征,并研究异常的脑活动区与临床症状及其它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6例双相抑郁患者及26例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匹配的健康人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比较两组被试ReHo值的差异,将存在显著差异脑区的ReHo值与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抑郁发作次数、病程、汉密
目的:抑郁症是高遗传性疾病,遗传度达30-50%,伴有很高的自杀率.一级亲属研究表明有6-26%的患病风险.同卵双生子发病率为23-67%,异卵双生子发病率为14-43%.本文采用DARTEL (diffeomorphic anatomical registration through exponentiated lie algebra)方法研究抑郁症的结构内表型脑区.
目的:应用脑磁图研究针刺太冲穴所引起脑部能量的变化.方法:选择16例健康右利手志愿者,男性8例,女性8例;年龄20~45岁,平均29.5±3.5 (mean±SD)岁;所有被试者均无神经系统或精神障碍史;以往有一定的针刺经历,对针刺治疗无恐惧心理;实验前告知参加针灸实验,但不告诉是真穴刺激还是假穴刺激.16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8例接受左侧太冲穴的针刺,8例接受左侧太冲穴附近的假穴针刺.在针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