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弧后盆地位于活动大陆边缘,是岛弧靠近大陆一侧的深海盆地.其构造运动活跃,火山和热液活动频繁,是地球深部物质向上运移并发生交换的重要场所,也因此常常能形成重要的海底矿床.冲绳海槽为典型的弧后盆地,其沉积物主要由长江、黄河等世界性大河供给,同时也有独具特色的台湾及中国大陆东南部山溪性河流的贡献,在海槽内分布有大量的火山作用和热液活动,使得沉积物的来源变得复杂,陆源碎屑沉积物的组成也发生了变化。综合热液
【机 构】
: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 Atmosphere and Ocean Re
【出 处】
: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弧后盆地位于活动大陆边缘,是岛弧靠近大陆一侧的深海盆地.其构造运动活跃,火山和热液活动频繁,是地球深部物质向上运移并发生交换的重要场所,也因此常常能形成重要的海底矿床.冲绳海槽为典型的弧后盆地,其沉积物主要由长江、黄河等世界性大河供给,同时也有独具特色的台湾及中国大陆东南部山溪性河流的贡献,在海槽内分布有大量的火山作用和热液活动,使得沉积物的来源变得复杂,陆源碎屑沉积物的组成也发生了变化。综合热液沉积物组成的差异,由于高温、酸性并富含大量金属离子的热液流体的上涌,周围的陆源碎屑、火山岩石和火山灰等沉积物受到了蚀变作用。在热液区(C0013孔)受到的蚀变作用较强,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组成与其他沉积物有本质区别,热液补给区(C0017孔)的沉积物只是在下部受到了一定影响,上部与陆源碎屑沉积物相似。热液流体的不同物理化学过程(如相分离过程等)也导致了沉积物上、下部组成的不同。另外,在冲绳海槽这样有丰富沉积物供给的弧后盆地与缺乏沉积物覆盖的大洋中脊的热液产物有本质不同,表明了二者不同的水岩反应、热液流体和围岩的组成以及不同的地质构造环境。
其他文献
中国东北地区发育有大量以碱性玄武岩为主的新生代板内火山岩.该火山岩以其独特的地球化学特征,构成了环西太平洋火山岩带重要的组成部分.前人对该火山岩开展了大量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工作,但其成因仍然未得到较为合理的解释.Xu,et al.(2012)通过对双辽玄武岩的研究认为该区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young-HIMU相似,其较低的Pb同位素组成则因为循环入软流圈地幔中的壳源物质停留时间较短,即新近俯冲
铁木尔特铅锌(铜)矿床是阿尔泰山南缘克兰盆地内重要的VMS型矿床.该矿床受控于阿巴宫—库尔提断裂,铅锌矿体分布于该断裂NE逆冲盘的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绿泥石英片岩、大理岩或层状类矽卡岩中.在铅锌矿体上部层位的黑云片岩、黑云石英片岩中剪切构造发育地段,近年来发现了呈透镜状、似层状的金矿体,脉侧围岩具有强烈的硅化、黄铁矿化.本研究根据包裹体显微镜下特征和冷热台下的相变行为,铁木尔特铅锌(铜)矿床金矿化石
碳酸岩是地表出露相对较少的幔源岩石之一,常与碱性岩形成环状杂岩体呈岩颈、岩墙、岩锥等产于大陆裂谷环境,也有一部分呈单一透镜体、条带状和似层状产于板块边缘,与造山作用相联系.碳酸岩形成于地下至少>75km处的低程度部分熔融,在所有火成岩中具有最高的不相容元素(如Rb、Sr、U、Th、Ba、Nb、REE等)含量,与铌、稀土、铜、金、萤石、金刚石等矿产资源关系密切.豫西黄水庵含钼碳酸岩位于秦岭造山带最北
哈达门沟金矿田位于内蒙古包头市以西约30km的阿嘎如泰苏木境内.本次利用构造叠加晕方法对13号脉开展了深部找矿预测,为矿山的进一步找矿勘查工作指明了方向.根据13号脉成矿元素的垂向变化规律和轴向分带特点,建立了13号脉的构造叠加晕模式:13号脉为4个串珠状矿体在空间上相互叠加的产物,每个矿体都有自己的前缘晕、近矿晕和尾晕;4个串珠状矿体中的每一个都是多个成矿阶段相互叠加的结果;上部第一个矿体已经遭
铁矿是印度优势矿产之一,其资源极为丰富,目前已查明并生产开发的铁矿有44处.主要赋存于太古界和下元古界中,中-上元古界基本上没有铁矿形成.巴勒迪拉矿区是由14个富赤铁矿组成,位于中央邦的南端,邻近奥里萨邦。铁矿分布在长40km、宽4km的河谷两岸的山脊上,矿区出露古老的前寒武纪岩石,赋矿地层为太古代上达尔瓦尔群铁矿组,铁矿床的形成主要与下伏的条带状磁铁石英岩有关,少部分与含铁页有关。在构造上,巴勒
卯独庆金矿位于内蒙古大青山地区中段,该地区是华北地台北缘绿岩型金矿的重要产地.卯独庆金矿位于华北地台北缘中段阴山断隆大青山复背斜北翼,卯独庆逆冲断裂带中.该区是华北地台北缘重要的金成矿带.区内主要发育前寒武纪地层,岩浆活动主要为元古代。构造作用非常强烈,韧性剪切带、脆性断裂均发育,对本区金矿床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控制作用。卯独庆金矿位于卯独庆断裂下盘二道凹岩群片岩与大理岩过渡带中,成矿地质条件良好
辽河盆地位于郯庐断裂带北段,地处华北陆块东部,是中国东部大型新生代含油气裂谷盆地.近年来,随着勘探和研究程度的不断深入,尤其对火山岩储层勘探获得重大突破后,盆地内火山岩的研究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关注.盆地断陷期发育的厚层始新统沙河街组三段火山岩是本区最为重要的油气储集层.有关这套火山岩的研究,已有的成果主要集中在火山岩油气藏勘探开发和年龄测定方面,而涉及火山岩成因和形成动力学机制的研究较为欠缺.因此
本文选取位于南海东北部下陆坡区的STD235站位及位于深海盆的ZSQD289站位的沉积柱状样进行对比研究,并与前人在上陆坡区(17940站位)已完成的研究工作进行比较,探讨其沉积有机质的来源及古环境意义,以期获得新的认识。通过对比沉积速率发现,冰期时STD235的沉积速率高于其他两个站位4-5倍,而TOC的含量与沉积速率成相互对应关系,即高的沉积速率对应高的TOC含量,因此STD235站位TOC含
南海具有丰富的海洋动力过程,大尺度环流、中尺度涡、小尺度内波和微尺度混合.本文基于南海观测资料对深海不同尺度动力过程进行初步探究.取得若干有意义结果.
Michele Rebesco 、F.JavierHernández-Molina 和David Van Rooij 等国际著名的海洋地质学家在《Marine Geology》创刊50 周年纪念专辑中指出:进入21 世纪以来,伴随着IODP 和IGCP 等项目的实施,人类迎来了以"等深流和重力流与底流交互作用"为特色的第三次海洋地质学革命.在此谨对本研究团队围绕"重力流与底流交互作用"这一主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