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巴拉萨模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静态效应实证分析

来源 :2008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年会暨国际贸易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ng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2001年12月11日加入WTO后,正式加入的第一个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它建成后所产生的经济效应为大家关注。在对几种静态经济效应分析方法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文章分别用区域内贸易比重法、巴拉萨模型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进行检验,得出了如下结论:从整体而言,自由贸易区的组建扩大了区内贸易流量,有利于获得贸易创造效应,但效应有限。而中国与东盟双方的贸易又都很难替代各自与区外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因此没有产生显著的贸易转移效应。因此,中国在该自由贸易区的建成过程中,应更着眼于促进竞争、提高产业内贸易水平等动态效应的获得。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广西面临的WTO和CAFTA等机制,提出了一点带线、以线带面来建立沿边经济合作带的建议。先从理论上说明了边界“中介效应”需发展到边界的“集聚效应”,用以指导边境地
本文在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外贸依存度演变趋势的基础上,首先对外贸依存度进行了区域比较并对影响外贸依存度的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从产业结构调整与贸易结构调整的角度出
会议
本文首先利用1988-2006年北京市出口统计数据,通过对主要出口商品、出口集中度以及出口多样化分析表明,北京市出口商品结构朝着资本、技术密集型的机电产品为主,资源和劳动密集
会议
文章在详实分析宁波市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宁波市情,提出了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业经营的新机制,加快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