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长石(An65Ab35)-盐水体系电导率实验研究:对地壳内高导异常的启示

来源 :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ee_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30年的大地电磁数据表明,在各种构造背景的中下地壳中存在0.01-0.1S/m的高电导率异常体,合理解释中下地壳出现的高导异常成因,引起岩石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高温高压实验等学科研究者的高度重视.这可能由两个原因造成:主体矿物的不同对盐水体系电导率的影响是显著的;盐水在斜长石一盐水体系中的连通性不好,或局部连通性不好。当流体的盐浓度接近海水盐浓度条件下,需要约l0vol%-20vo1%的流体含量才能解释出现在我国西藏和日本东北地区中下地壳内出现的高导异常,即使在40%盐浓度的条件下,也需要近l0vol%的流体含量才能解释西藏地区地壳中出现的高导异常。
其他文献
三维地质建模是实现深部矿产勘查突破的重要途径,其通过控矿地质体的三维建模,直观刻画控矿要素之间的空间、成因和演化关系,帮助理解成矿系统,开展深部找矿预测.当前三维建模主要采用地质资料构建,在缺少钻孔等已知资料的情况下,难于构建出可靠的三维地质模型.为了克服常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可信度低、精度差的缺点,本文将重磁交互反演技术引入到三维地质建模中,提出了基于先验信息约束,通过二度半剖面交互反演、三维物性
泥河铁矿的发现是进行深部探测找矿的重大成果之一.研究泥河矿区重磁异常体的三维分布范围,圈定含矿岩体的大致范围.本文首先通过重磁数据处理方法提取泥河矿区的重磁剩余异常,其次将地表的地质信息转化为物性信息使用英国哥伦比亚大学开发的UBC Mag3D及Grav3D软件构建了剩余密度及磁化率的参考模型,使用地表约束信息来约束实现带约束的重磁三维数据反演.反演结果反映了矿区的密度体及磁化率体的三维分布,根据
利用地震台站记录的背景噪声进行浅层面波成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在大部分研究中应用的背景噪声面波信号的波长相较台站区地形起伏尺度偏大,使起伏地形这一影响噪声互相关函数提取的因素并未被充分考虑.尤其是近年来流动台阵及固定台阵的密集布设,台阵区域的起伏地形势必对提取互相关格林函数造成影响.Kohler et al.评价了挪威西部地区地形对NCF常用频段范围内的面波传播的影响,指出地形起伏对区域(reg
东北日本岛弧和千岛岛弧在北海道岛中部相碰撞形成日高(Hidaka)弧-弧碰撞带,在该碰撞带西侧缺失活火山活动,表现为100km左右的岛弧火山链空缺.岩石学研究表明在北海道中部地区日高碰撞带的西侧存在一个岛弧火山链的缺口,P波、S波速度结构以及P波、S波衰减结构显示,在火山链缺口下的地慢楔中的低速异常和两侧的地慢楔中的低速异常存在明显的不连续,说明该缺口处的供给火山活动的地慢上升流缺失或者强度明显减
自1985年以来,地方震横波分裂的观测解释历时超过了30年.此前,英国Crampin教授曾对地震波传播各向异性开展了系统研究,提出各向异性导致横波分裂,即横波进入各向异性介质分裂成近似正交偏振的两个准横波,它们以不同的速度传播,从震源到达接收点则记录到快波和慢波,类似物理光学中的双折射,并提出横波分裂可称为探测介质各向异性的最重要的标志.Hudson(1981)提出裂隙介质弹性张量表达式。本文采用
全波形反演作为高精度、高分辨率的速度建模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它能够综合利用叠前地震波场的动力学信息和运动学信息,通过最小化初始模型的理论地震数据与实际地震数据,不断更新速度模型,最终获得高精度的速度参数.因此,全波形反演的研究具有极其广泛的意义和价值.虽然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全波形反演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仍然有许多问题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如观测数据本身的质量、正演的效率、目标函数和反
现今的重力和地震地球物理资料显示,夹持于印度和亚欧大陆之间的新特提斯大洋岩石圈已经与印度大陆岩石圈脱离,新特提斯洋岩石圈板片断离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印度岩石圈的俯冲和印度-欧亚大陆碰撞.上述地质事实,指示了拉萨地块南部的东西向镁铁质岩脉很可能代表了新特提斯洋板片断离的开始。新特提斯洋板片断离后,软流圈地幔物质上涌程度和规模增大,在拉萨地块形成了"岩浆大爆发"作用,形成了从基性至酸性成分不均一的冈底
东营凹陷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含油气盆地[1],在其演化过程中,由于局部块体未发生长期继承性沉降,从而与凹陷主体逐步分异,形成了多个小洼陷.这些盆缘小洼陷探井密度小、勘探程度低、储量发现少、资源潜力大,地质结构和成因演化机制复杂,尚不清晰.
本文在前人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东南部下寺湾-云岩区山西组为研究对象,在古今温度测试数据等约束条件下,采用盆地数值模拟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伊陕斜坡东南部山西组沉积埋藏史、构造热演化史和有机质成熟度演化史进行了反演,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山西组海陆过渡相页岩气的形成过程.本文对分析符合中国地质特点的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富集机理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海陆过渡相页岩气的勘探
目前,前人对走滑拉分作用及其构造的实际研究不在少数,但是真正对其进行理论研究的较少见,关于走滑拉分作用的定义尚未有明确的结论.而其中以周荔青等人(2005)为代表,他多次使用走滑拉分构造作用、走滑拉分作用、走滑拉分构造、走滑拉分带等涉及走滑拉分的多个名词,并且提出走滑拉张裂陷盆地是中国最主要的含油气区.走滑拉分作用是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的主要成因之一,走滑拉分作用对沉积作用也有较大影响,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