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围绕青藏高原GIA研究的关键问题即粘弹地球简正模开展工作,先对地球内部的地幔和软流层的流变特性进行估计,得到粘滞度的可能范围,建立了高原粘弹地球模型空间,然后进行简正模分析,最后对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430077;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04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围绕青藏高原GIA研究的关键问题即粘弹地球简正模开展工作,先对地球内部的地幔和软流层的流变特性进行估计,得到粘滞度的可能范围,建立了高原粘弹地球模型空间,然后进行简正模分析,最后对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第二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消除单频接收机电离层时延的方法,没有额外的硬件需求,且充分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的GEO卫星提供的信息。采用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上述算法的有效性。同时发现,在不同的太阳活动性条件下,电离层误差校正算法的精度是不同的,应该在高太阳活动性下使用三维电离层模型进行校正,并在低太阳活动性下调整校正算法,如此可在不同的太阳活动性下均获得较好的校
本文利用三峡地区2010年度和2011年度的GPS实测数据与中国境内外的十多个IGS站以及“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GPS基准站数据,采用GAMIT 10.4软件在DELL工作站上进行联合处理。GPS数据解算结果基本真实地反应了现今构造形变,两年中各基线长度变化的统计结果也表明库首区目前地表结构相当稳定,这与地质学的结论相一致。
本文利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构建BP网络模型,解算震前孕震区空各NmF2探测点的模型值,通过观测值与模型值的比较,研究汶川地震前电离层是否出现异常变化。
本文结合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东北部海域的(城9.0)日本东北大地震的有关震源数据和GRACE数据,对这一理论进行了验证,并加入了坐标转化、球谐展开、滤波处理等处理方法,反演得到的位错Love数和理论值符合的很好。说明如果地震足够大,可以被重力卫星观测到,则由卫星观测数据就可以反演出位错Love数。
本文基于赫尔默特凝聚法和KTH方法模拟分析了地形横向密度扰动对大地水准面的影响,以期为山区大地水准面精化提供参考。计算结果表明,在地形起伏较小、地势较低的平原地区或丘陵地带,横向密度扰动对大地水准面的影响一般不会超过厘米级,在精度允许的范围内可以忽略其影响;在地形起伏较大、地势较高的中型山区或高山区,即使横向密度扰动偏离平均地壳密度的5%时,对大地水准面的影响将达到厘米级甚至分米级,对于厘米级大地
本文结合MPI并行算法,分别基于格网和非格网重力异常数据,实现了区域不同分辨率的点质量模型解算,并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差别。
本文采用模拟数据比较了最小二乘配置法(LSC)和逆Possion积分法(FFT)的延拓效果。试算结果表明:①采用FFT方法向下延拓的结果必须要进行滤波,以减弱噪声和边缘效应的影响;②采用LSC方法向下延拓的误差比更小。
本文采用非线性的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简称LS-SVM)对极移序列预报。本文重点研究和探索利用LS-SUM,将赤道向大气角动量(AAM)和赤道向海洋角动量(OAM)时间序列引入到极移序列预报中,改善极移的预报精度。预报结果表明,应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进行PM预报是可行和有效的。同时,将AAM, OAM引入预报
本论文基于TopexV 18.1全球自由空气重力异常数据(http://topex.ucsd.edu ),的布格重力异常场。本文详细介绍了为了解中蒙弧的动力学过程及其对中国北部地区、南北地震带构造活动及其地震危险性的影响,所开展的以重力、地磁、岩石采样和流动台阵为主要手段的大氛围地球物理探查工作。
本文利用GRACE数据获得的青藏高原垂直速度场,主要反映物质迁移及GIA影响,但总体上小于GPS和InSAR垂直速度结果,剩下部分主要反映青藏高原地区的垂直构造运动。几个全球GIA模型估计结果相比实测结果偏小,而Paulson的模型结果相对更接近一些。所使用的区域冰盖模型对GIA估计影响较大,其中利用Kuhle的冰盖模型存在过大GIA模型估计,而利用Li提出的冰盖模型所产生的GIA几乎可以忽略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