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考察对现代针灸理论知识体系的形成有深远影响的江苏省中医学校所编1957版《针灸学》的形成轨迹,探讨建国初期这个特殊历史时段中针灸知识框架表述变迁的内在学理选择与外在影响因素。方法:以针灸知识框架(或内容大纲等)的对比为主,相关针灸专著涉及:《新针灸学》《简要针灸学》《针灸疗法讲义(初稿)》《针灸学手册》《新针灸疗法的原理与应用》《简明针灸手册》《针灸学讲义》《简明针灸学》《针灸学》(中医研究院版)《针灸学》(江苏省中医学校1957版),通过对相关主要理论范畴的统计、出现的次序、内容的多少、增加删除情况及相关具体内容的辨析,分析其变化的特点。同时,对建国初期的历史背景、针灸学术发展背景等进行考察,分析其影响。结果:建国初期,朱琏所著《新针灸学》曾风靡一时,影响广泛,然待1957年江苏省中医学校所编《针灸学》横空出世,旋即"独领风骚",其间不过区区数年,两者对于针灸知识(框架)的表述,迥然有别。这种巨大的差异背后所历经的演变主要有两个方面:(1)从学术层面而言,当时一批著名医家由自身的学术历程,对针灸理论体系和学术发展有了清醒的认识。(2)从社会历史层面来看,中医进修、全面学苏等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针灸科学化,1954年以后正确贯彻对待中医政策、西学中、发扬祖国医学遗产等运动又促使针灸学术向传统回归。结论:南京1957版《针灸学》的出现有深刻的历史必然和内在的学理选择,但以《新针灸学》为代表的对针灸传统学术的科学理性探求的努力不容否定。建国初期上承民国遗绪,下启中医院校高等教育历程,尤其是南京1957版《针灸学》及以此为基础的1-5版教材体系,塑造了几代针灸人共同的理论"记忆",影响至今。对建国初期针灸知识框架演变的考察,有助于更深刻地反思当下既有的针灸理论体系框架,更清晰地把握与表述针灸理论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