铬对铁基预合金粉末烧结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来源 :2006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ranbu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冷压烧结方法制备Fe-Ni-Mo-Cu-CrC系铁基粉末冶金材料研究了铬对粉末烧结密度、微观组织特征及耐磨性能的影响,并借助于扫描电镜观察分析磨损形貌、探讨其摩擦磨损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添加低铬的Fe-Ni-Mo-Cu预合金粉末,在1120℃烧结温度下,可获得较高的烧结密度;微观组织硬度增加随铬量的增加而增加,表观硬度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干滑动摩擦磨损率随磨损距离的增加先增加而后逐渐降低,磨损机制主要为粘着磨损和氧化磨损.
其他文献
本文在吸取相邻矿井取得的边掘边注支护技术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丁集矿井地质条件复杂、高地压、开采深度大、支护困难等实际情况,提出了在高应力大断面易变形巷道施工中,应及时采用并推广边掘边注施工技术.
淮北矿业(集团)杨柳矿位于淮北市西北约50 km,摊溪区境内,设计主井、副井和风井3个井筒,设计生产能力180 Mt/a。副井设计深度为634 m,井筒设计净径6.5 m,表土及风化带基岩段掘进荒径9. 0 m,基岩段掘进荒径8. 0 m。本文介绍了地面预注浆施工技术在杨柳煤矿副井中的应用情况。
在多圈孔冻结时,井架基础位置经常与冻结管重合,给井筒冻结带来不便,且井架基础整体性受到影响.本文主要介绍顾北煤矿主井施工中,16根冻结管与井架基础重合时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案.
为解决袁庄煤矿生产布局和通风系统不合理的问题,通过优化矿井回风避灾系统,从三个优化设计方案中选择了安全合理、经济可行的最佳方案,并予以实施,彻底解决了制约安全生产的根本问题.
使用自制的一种往复运动的微摩擦测试装置,考察不同介质环境下,蛇类表皮及其表皮的摩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摩擦下,蛇向后运动时的摩擦系数是前向运动的摩擦系数的1.2~4.1倍;在液体环境下向前运动时的摩擦系数是向后运动的摩擦系数的1.2~2.55倍,表现出摩擦各向异性.由于蛇自身分泌物在液体环境下流动时,其自身的分泌物在蛇运动时形成了以边界膜和流体膜为主的混合润滑状态,且边界膜破裂的几率不大.当蛇
本文采用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光谱(XANES)对不同硫含量的系列烷基多硫化物与钢表面在70℃和150℃反应的热膜以及摩擦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70℃和150℃下生成的热膜主要成分是FeSO4或Fe2(SO4)3,温度的提高会增大生成的热膜厚度;生成的摩擦膜成分主要是铁的硫酸盐、二硫化铁和一些硫的中间价态盐的混合物.添加剂分子中硫含量的提高可以增大生成的热膜和摩擦膜的厚度。
本文综述了有限温度下固体材料的多尺度准连续理论及其在薄膜润滑系统中的应用:为反映固体材料的多空间尺度的耦合行为,提出一种将固体基底界面区的原子描述和远离界面的粗粒化有限元描述组合起来的多尺度方法.将该混合方法应用模拟由薄膜分开的平面基底的二维摩擦系统.计算所得的剪应力曲线与全原子模拟结果完全相符.
以两端固支的微梁为模型,通过在微梁与基底表面上涂覆低表面能的憎水性OTS膜以除去接触面间的表面张力,把梁与基底均接地以除去接触面间的静电力,研究了仅有范德华力作用时的硅微梁结构的抗粘附稳定性.根据两接触面均为粗糙表面的微观实际接触模型,在接触表面产生塑性变形的情况下,计算了范德华粘附能大小,并分析了表面形貌对其影响,得到了租糙表面接触的微梁的抗粘附临界长度。
合成了1-(3-羟丙基)-3-烷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FT-IR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考察了化合物的粘度、倾点和密度.用SRV摩擦磨损试验机评价了所制备离子液体作为润滑剂对钢/铝摩擦副的摩擦学性能并探讨了其润滑机理.结果表明,作为钢/铝摩擦副润滑剂,与X-1P相比,合成的离子液体具有优良的润滑性能.表面分析表明含羟基官能团离子液体在摩擦过程中发生了复杂的摩
利用四球试验机评价了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铋(BiDDC)与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V7723)、硫化异丁烯(VSB)和非硫磷钼酸酯(MoNO)添加剂的极压和抗磨性能,以及它们之间的极压和抗磨协同作用.试验结果表明:BiDDC添加剂在基础油中具有突出的极压性能,并且与V7723和VSB都表现出了较好的极压协同效果,但是在抗磨性能上,没有产生协同作用.然而BiDDC和MoNO添加剂复合后,不仅表现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