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大坝建设蓬勃发展,许多世界级的超高大坝已经或即将在西部山区进行建设。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碰撞的地震地质背景造成建坝地区地震活动频繁和剧烈。大坝抗震安全成为公共安全的重大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妥善解决,提出以下重要科学技术问题供研究和参考。
①科学地进行大坝的抗震设防,采用两级或多级设防标准,合理地确定设防地震强度、频谱特性与地震动的输入模式,完善检验的内容与标准,大坝安全的风险分析。大坝性能设计是值得重视的发展方向。
②加强筑坝材料动态特性与本构关系的研究。深入了解混凝土的速率敏感特性以及多轴动态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其对大坝地震响应的影响。
③在混凝土坝的地震响应分析方面,完善改进大坝-库水-地基系统的相互作用以及横缝动接触的计算模型,以便能更接近实际地反映拱坝在地震时的工作状态,并能通过实际检验。发展大坝地震损伤进程的数值计算模型与计算方法,便于工程实用,以便对大坝的抗震薄弱环节与抗震潜力做出可靠估计。为大坝的抗震安全评价打下基础。加强原体观测,积累大坝地震响应的实际资料。
④在土石坝的地震响应分析方面。材料的动态特性与本构关系的研究仍有待加强,根据高土石坝发展的需要,特别要重视高围压下大颗粒堆石料动态特性的研究。土石坝的抗震安全评价技术发展较为缓慢,经验性的成分仍占有较大的比重,难以适应大坝建设发展的需要,需加强土石坝静、动力作用数值计算模型的研究,以便对土石坝的抗震性能、震害形态以及影响因素取得更为深入的认识。完善土石坝抗震安全评价的内容与评价标准。
⑤对于坝基和河岸中潜在滑动体的地震稳定评价,工程实践中广泛采用的拟静力分析方法以及计算地震永久变形的Newmark刚体滑块方法有其局限性,不能反映地震失稳的实际机制,所建议的3D-DDA动力稳定分析方法值得发展。
⑥新技术在大坝质量控制与健康监测的应用中具有广阔前途。发展快速、简便、精确的实时质量控制和结构损伤诊断技术,新型的损伤修复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⑦大坝抗震工程措施的研究对保障大坝的抗震安全也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