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独立成分分析(ICA)方法是一种纯数据驱动的信号处理方法,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自发神经活动的研究中,默认网络(DMN)与人脑对内外环境的监测、意识的维持等功能密切相关。突显网络(SN)对认知任务控制的起始、维持及执行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有利于行为反应的协调,本研究应用ICA方法分析功能磁共振(fMRI)数据,探讨单纯脊髓受累型多发性硬化(MS-SSCI)患者静息态DMN和SN功能连接的改变。
【出 处】
: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独立成分分析(ICA)方法是一种纯数据驱动的信号处理方法,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自发神经活动的研究中,默认网络(DMN)与人脑对内外环境的监测、意识的维持等功能密切相关。突显网络(SN)对认知任务控制的起始、维持及执行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有利于行为反应的协调,本研究应用ICA方法分析功能磁共振(fMRI)数据,探讨单纯脊髓受累型多发性硬化(MS-SSCI)患者静息态DMN和SN功能连接的改变。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肠扭转的临床价值。方法 疑似肠扭转患者75例均行腹部超声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后经手术证实肠扭转患者31例,比较腹部超声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
目的 分析本例线粒体脑病的头颅MRI表现,加深对儿童罕见疾病-线粒体脑病的认识,探讨其头颅MRI影像诊断思路.方法 西门子1.5T MRI行头颅MRI平扫+增强、MRS.
目的 探讨术中全程心理护理干预对脑血管造影的患者术中配合度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连续收集144例经头颅CT检查疑似颅内血管病变需行3D-DSA脑血管造影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普罗胺注射液(370mgI/ml)行3D-DSA检查。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造影改良法对溢液性乳腺疾病检查的价值。方法 改良前80例患者分别为注入造影剂后拔出穿刺针用一次性敷贴或胶布粘贴乳头,摄乳腺轴位、斜位及侧位。改良后90例患者分别为注入造影剂后穿刺针保留于导管内,分别摄乳腺轴位,斜位、侧位及加摄前三种体位中显示乳腺导管走形、分布最满意的体位之一,拔出穿刺针后拍摄该体位。
目的:研究数字X线(DR)摄影技术在儿童胸部X线摄影中的应用价值、优势以及发展和普及前景。方法 从DR摄影系统和传统X线摄影系统所摄得的图片中,分析图像质量,比较技术操作、图像质量控制与后处理技术、工作效率、医院效益以及二者功能使用特点等方面的的优势。
目的:探讨平板DSA三维虚拟支架技术在大脑中动脉(MCA)狭窄介入治疗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例药物治疗无效的、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有明显脑缺血症状的MCA狭窄患者先在旋转DSA下行颈内动脉三维成像,并使用后处理虚拟支架技术对狭窄血管进行虚拟植入支架分析,获得技术参数 再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适应性序列扫描技术在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CTC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85例疑诊冠心病患者,将心率>70bpm且心律规整者随机分成实验组(145例)和对照组(140例),实验组行前瞻性门控适应性序列扫描,对照组行常规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各分别有33例、32例2周内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CA)。
目的 探讨双源CT双能量脑灌注成像及血管成像技术诊断急性脑内缺血性病变,评价动态时间 密度曲线下面积,最大峰值时间,以及平均通过时间和相对血流量图像在观察急性脑内缺血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2016使用西门子双源双能量CT对42例病人行常规CT头颅平扫及CT脑灌注成像。在常规轴面CT扫描后一般选取基底节层面,经肘静脉团注对比剂,同时开始持续 40s的单层连续动态扫描,重建的 40幅动态图
目的 了解口腔全景摄影时患者受照剂量水平.方法 采用热释光剂量元件(TCD)贴敷在受检者体表处,测量摄影时的辐射剂量.结果 颈部剂量为79.3uGy,眼部52.6uGy,明显高于胸、腹部.结论 正确选择摄影条件并加强头、眼、颈部的防护可减少患者辐射影响,进一步提高检查安全性.
CT能谱成像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在CT发展上得到了业内人士和专家的认可及关注,而且成为平扫,增强之后又一种检查方法,能谱CT技术优势可以应用于各个器官的影像,它是根据特定的物质在不同的能量下有不同的衰减特性,能谱CT通过这一特性使用,产生高低能量获得两种能谱达到物质上的分离,单源瞬切能谱CT是通过基物质对解析过程实现物质分离,拥有更先进的的迭代重建技术可以实现虚拟平扫图像,单能谱图像